乾清宮的清晨,朝堂上再次響起關於糧倉計劃的爭論。顧承山與東林黨官員試圖以“地方財政負擔”為由,要求暫緩擴充套件計劃,而另一派實務派官員則極力主張加速推廣。

“河南的百姓正在受益,若推遲擴充套件,其他災區的百姓將如何自處?”戶部尚書陳子敬據理力爭,“地方財政確實困難,但這與不作為是兩回事。”

顧承山輕聲反駁:“陳大人言重了,並非不作為,而是審慎推進。若因一時激進造成災區管理混亂,豈不引發更大問題?”

崇禎冷眼旁觀兩派爭論,心中卻明白:爭論的核心並非“財政負擔”,而是利益。東林黨背後計程車紳集團因糧倉計劃失去控制糧食市場的機會,早已對改革心懷不滿。

“夠了!”他冷聲打斷爭論,目光掃過百官,“河南糧倉計劃是否有效,朕說了不算,你們也說了不算。朕會親自去田間看看百姓的真實反應,然後再決定下一步如何推進。”

朝堂一片啞然。

顧承山微微低頭,掩飾住一抹複雜的表情。他低聲道:“陛下體恤民情,實乃聖君之姿。”

崇禎不置可否,轉身離開。此刻,他已下定決心,唯有親眼看到百姓的生活,才能明確改革的方向。

幾日後,崇禎命人準備一切,決定微服前往河南的幾個試點村莊。王安對此頗為擔憂:“陛下,此行風險甚高。河南雖已穩定,但地方士紳勢力仍存,若有人趁機作亂,恐不利於陛下安危。”

崇禎微微一笑:“越是有風險,朕越要去。若朝廷的政策僅在奏摺上有效,而百姓卻在苦難中掙扎,這種改革又有何意義?何況,朕也不是沒有自保之力。”

他頓了頓,語氣中多了一絲柔和:“你是玄衛首領,應當明白,只有民心才是最堅固的護盾。朕要的不只是朝堂上的順服,而是百姓的信任。”

王安拱手道:“屬下明白,定會確保陛下安全。”

從京城到河南,沿途景象漸漸發生變化。初離京城時,繁華市井中的喧囂仍顯現著富庶景象,但進入河南境內後,土地上的痕跡卻訴說著災年的苦難。

村莊外的田地上,稀疏的莊稼枯黃零落,冬日的寒風吹過,似乎夾雜著無數哀鳴。

崇禎的車駕停在一個村口,他獨自下車,靜靜地站在一片荒田前。隨行的一名官員低聲說道:“陛下,這片田地因為去年大旱顆粒無收,如今村民只能靠朝廷賑災糧度日。”

“顆粒無收……”崇禎輕聲重複,語氣中透著一絲沉重。他深吸一口氣,緩緩走進村莊。

在村口,一群孩子正圍著一名老農搗碎稻草,似乎在準備喂牲畜。見到崇禎一行人,孩子們露出好奇的神情,而那名老農則警覺地停下了手中的活計,略帶戒備地問道:“幾位官爺,不知是為何而來?”

崇禎溫聲答道:“老人家,我們是來看看你們的生活情況。聽說這裡的糧倉已經開始分糧,不知夠不夠吃?”

老農愣了一下,似乎沒想到眼前這個穿著樸素的男子竟是皇帝,但他的防備稍稍放下。他嘆了口氣,說道:“今年有了朝廷的糧倉,確實比以前好過些。俺家兩個孫子總算不用天天喝稀粥了。”

崇禎點頭,目光落在老農乾裂的手上。他繼續問道:“若讓您老評價朝廷的政策,覺得還有什麼需要改進的?”

老農遲疑片刻,緩緩說道:“分糧是好,可有些地方還是靠得太遠,俺聽村裡人說,去糧倉的路上有人半路被敲詐,要是這事能管住,那就是真真正正的好事了。”

聽到這些,崇禎的眉頭微微皺起。他轉頭看向王安:“玄衛查過這片區域嗎?這些事為何沒有奏報?”

王安拱手答道:“爺,此事可能是地方官員隱瞞所致,屬下回京後立即徹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