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宮內,崇禎站在巨大的地圖前,目光緊盯北方乾旱區域。河北、河南、山西三地因糧荒爆發而哀鴻遍野的畫面,在他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東廠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不能打壓太過,以免東林黨坐大。”他緩緩說道,聲音冷峻,“如今糧食才是大問題,若不建立長期儲備,未來再遇天災,朝廷將束手無策。”

王承恩站在一旁,躬身說道:“陛下,可有具體打算?”

崇禎轉身,目光如炬:“啟動大明糧倉計劃。命各地開設專門的地方糧倉,優先儲備大米與麥糧,分南北佈局。運河是我們的命脈,將南方的富餘糧食調往北方,確保糧荒地區得到長久保障。”

王承恩略顯猶豫:“陛下,糧倉的設立需要地方士紳配合,但他們的糧食儲備素來敏感,恐怕會有阻力。”

“他們若不配合,朕自有辦法。”崇禎目光中閃過一絲寒光,“這一次,不僅要建成糧倉,還要藉此機會,敲打地方的頑固勢力。”

翌日朝會,崇禎親自向內閣提出“糧倉儲備計劃”。

“眾位愛卿,糧荒頻發,民不聊生,朕決定設立大明糧倉。此計劃將整合南北資源,保障全國糧食調配。”他的聲音低沉有力,每一個字都像是重錘砸在朝臣的心上。

戶部尚書陳子敬率先出列,表情鄭重:“陛下,此計劃若能實施,定可穩定民生。但糧倉的建立需要龐大的資金和運輸資源,恐怕耗時耗力,需慎重考慮。”

緊接著,禮部侍郎李長壽站出,語氣微帶抗拒:“陛下,地方士紳囤糧乃常態,若強行調配,恐引發地方矛盾,還請陛下三思。”

崇禎看著兩人,面上雖無表情,內心卻冷笑。透過心鏡術,他捕捉到了對方真實的心思:陳子敬擔憂的是國庫空虛難以負擔,李長壽則更多地在維護士紳利益。

“朕已經考慮周全。”崇禎緩緩開口,“糧倉的啟動,資金由戶部與內庫共同籌措;至於運輸,南方漕運系統足以應對。至於士紳問題,地方豪紳確實該為國家分憂。朕會下令各地士紳配合糧倉計劃,嚴禁囤積居奇。”

朝堂一片沉寂,反對聲雖未平息,但無人敢再當面質疑。

當晚,崇禎召集心腹大臣與玄衛首領王安,在乾清宮內密議下一步計劃。

“糧倉只是第一步。”崇禎說道,指著地圖上標註的幾個地區,“朕準備在這些地方試點推廣高產作物,優先選擇適合北方氣候的耐旱小麥,以及南方豐產的大米品種。”

溫體仁問道:“陛下,推廣作物需要時間,是否先以試點為主,逐步擴大?”

“正是如此。”李辰點頭,“試點地區集中在災情緩解的區域,這樣不僅能安撫百姓,還能減少士紳的阻力。同時,玄衛要加強監控,防止有人暗中阻撓。”

大明糧倉計劃很快傳達到地方,但卻在地方士紳中引發軒然大波。

在河北定州的一處豪宅內,幾名地方豪紳正聚在一起,面露不滿。

“皇上要建糧倉,還要求我們提供糧食儲備,這不是割我們的肉嗎?”一名中年士紳拍案而起,怒氣衝衝地說道。

“可不是嗎?這些糧倉一旦建成,我們的糧價就會被壓得死死的。”另一人附和道,“不能讓朝廷得逞!”

“聽說玄衛正在監控各地動向。”一名較為謹慎計程車紳低聲提醒,“稍有不慎,可能會惹禍上身。”

“哼,難道就這樣任由他們擺佈?”中年士紳冷笑,“我們可以慢慢拖,至少讓糧倉計劃無法按時完成。”

乾清宮內,崇禎端坐御座,手中緊握玄衛呈上的密報。紙上的字跡清晰無比,列舉了數名地方士紳在糧倉計劃中的消極對抗、囤積居奇甚至挑撥民心的種種行徑。密報最後一行,張鵬用力書寫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