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辰感到一陣眩暈,艱難地扶住床沿。

閉上眼睛,一陣刺痛猛然襲來,他的意識被拉入了一片混沌的空間,無數陌生的記憶如同潮水般湧入腦海。他試圖掙扎,卻發現自己完全無法抵抗,只能被這股力量吞噬。

這些記憶一開始是支離破碎的畫面:

——一雙佈滿血絲的眼睛,在燭火下反覆審閱奏摺;

——群臣喧譁,滿堂爭論,卻無人提出切實的解決辦法;

——遼東邊疆,戰火紛飛,明軍的防線節節敗退;

——饑荒蔓延的土地上,百姓哀鴻遍野,反叛的烽火從一地蔓延至另一地。

接下來的畫面讓李辰心中一震。作為崇禎皇帝,朱由檢登基後的第一道決策便是清算權閹魏忠賢及其黨羽。

記憶中,朱由檢以雷霆手段廢除了魏忠賢的職位,並下令逮捕其親信黨羽。這一決策迅速得到了東林黨的支援,也一度讓皇權重新掌握在他手中。然而,隨之而來的問題卻更加複雜。

“魏忠賢死了,可東林黨又成了朝堂上的新一派權貴。”李辰輕聲說道,他的思緒開始與記憶交融。

魏忠賢的清算並未徹底清除朝堂的腐敗和內鬥,反而讓東林黨趁勢崛起。東林黨自稱清廉正直,但其中部分人卻同樣以權謀私,將政治鬥爭作為手段,而非服務百姓的目標。朱由檢想透過平衡朝局掌控局勢,但卻被東林黨與其他派系的矛盾牽制,始終難以推進實質性改革。

在這段記憶中,李辰感受到了朱由檢的無力與壓抑。他不是不想改變,而是面對一盤散沙般的朝局,無論怎麼努力都難以凝聚合力。

記憶的畫面一轉,展現出一片白雪皚皚的遼東戰場。

明軍計程車兵衣衫單薄,凍得瑟瑟發抖,手中的兵器因年久失修而鏽跡斑斑。而在不遠處,後金的騎兵披著厚重的盔甲,手持鋒利的長矛,正發起猛烈的衝鋒。

崇禎皇帝曾多次試圖加強遼東的防守,但因國庫空虛,軍餉難以為繼。他任命袁崇煥為總兵,試圖以堅守為主,阻止後金的進攻。然而,這位名將雖有卓越的才能,卻因朝中派系之爭,被構陷而死。

“袁崇煥死了……”李辰感受到記憶中朱由檢的悔恨。他本想接見袁崇煥,但卻被群臣鼓動,錯誤地將其處死。這一決定不僅讓明朝失去了一位頂尖的軍事統帥,更使遼東防線徹底崩塌。

“後金在北,李自成在南,大明的疆域已經千瘡百孔。”李辰喃喃道,心中升起一股無形的壓迫感。

畫面再轉,展現出崇禎朝最殘酷的一幕——饑荒和農民起義。

在大明的內地,無數百姓因連年的天災和賦稅重壓而陷入絕境。田地荒蕪,村落空蕩,飢餓的百姓紛紛揭竿而起,聚整合了一支支農民軍。這其中,最有名的便是李自成與張獻忠。

朱由檢曾試圖賑濟災民,緩解百姓的困苦,但國庫早已枯竭,朝中的官員卻依舊貪腐成風。他眼睜睜看著這些農民軍從小股隊伍發展成了割據一方的勢力,卻無力阻止。

“崇禎想救,可他沒有能力救。”李辰喃喃說道,眼前浮現出無數饑民倒斃街頭的景象。這些畫面讓他的胸口壓抑得發悶。

畫面再一次閃回,定格在崇禎皇帝的最後堅持上——“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他看到了朱由檢站在皇城的城牆上,遙望城外熊熊的烽火。寒風呼嘯,吹得龍袍獵獵作響。他的目光中充滿了倔強與悲涼,眼眶微紅,卻始終沒有流下眼淚。

“朕不會離開。”朱由檢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像是一塊堅硬的磐石。

身旁的臣子跪了一片,紛紛勸諫:“陛下,大勢已去!京師被圍,北方援軍無望,您應立刻南遷,以保皇室血脈啊!”

“南遷?”朱由檢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