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過慣了“洞”部落有吃有住的日子,還能願意回去過苦哈哈的日子那才是見鬼了。

到時候再搞個類似於傳銷的活動。

拉1個人頭,允許在這裡上工;

拉3個人頭,能夠成為“洞”部落的族人;

拉5個人頭,部落分配土地;

拉10個人頭,分配一套磚瓦房。

“嘎嘎...我的大刀已經飢渴難耐了。”

養了這麼久的韭菜,終於到了收成的時候了,這讓姜崖心情十分舒暢。

……

現在勞動力有了,牛也回來了,是時候修建圍牆了。

姜崖最開始是準備參照封建時代的做法,用磚石修建城牆。

不過後來還是蠻提醒了姜崖,僅僅容納3000人的地盤,費時費力的修建一堵城牆,沒有太大的必要。

主要現在還處於原始時代,目前為止,姜崖遇到的最大部落也就是食人族,族群規模也就3-4000人,敵情顧慮並不大。

這種情況下,如果按照要塞的標準來建設城牆,屬實有點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的感覺。

可光從人數上來看,食人族還是比“洞”部落的實力要強上一些的,必要的尊重還是要有的。

經過反覆的權衡,姜崖最終決定,建設一個低配版的圍牆。

經過前期的測量,南面的缺口最窄的地方差不多是1.2公里,也就是1200米左右。

每50米挖一個坑,埋上一個直徑30厘米,長7米左右的木頭,作為主幹。

在樹幹埋下去之前,先將表面進行碳化處理(就是先把木頭表面燒焦。),增加使用壽命。

等主幹搭建好後,再用小一些的木頭搭建柵欄。

到這一步,圍牆就已經基本成型了。考慮到食人族會使用火攻,姜崖又讓人在中間的柵欄上抹了一層厚厚的泥土。

這樣一來,工作量直接翻了好幾倍,好在“洞”部落現在人手充足,趕在入冬之前完成圍牆的建設沒有任何問題。

為了激發大家的幹活動力,姜崖算是下了血本。

每日管三頓飯,饅頭、麵條、芋頭、魚乾絕對管飽,每次打回來的獵物,或者殺的家畜,姜崖也沒藏私,都會分一些給他們嚐嚐味道。

“洞”部落的伙食自然沒得說,不說色香味俱全吧,比起他們以前用清水煮肉還是好了不止一個檔次。自從吃過一次“洞”部落的過後,再吃以前乾巴巴的烤肉,簡直味同嚼蠟。

不少人發出感嘆。

“完了完了,要是以後“洞”部落不招工,我們該怎麼活啊。”

“是啊,打死我也不回去睡那種冬天漏雨、夏天漏風的地方了”

“誰說不是呢?反正要我回去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是不可能的。”

“……”

原始人其實要求很簡單,只要有飯吃,有衣穿,就很滿足。

為了提高圍牆的建設效率,姜崖還將建設圍牆的工人進行了工種的劃分,並且按照技術含量不同,所享受的待遇也有所區別。

首先,最普通的當然就是幹純體力活的這一類人。也就是搬木頭、太泥巴這一類人,通常稱呼他們為小工。

這些人通常是剛來不久,語言不通,交流不順暢,先幹這種純體力活,不費腦子,同時也能夠快速的融入部落的生活。

這一類人享受的待遇也是最低的。除了每天三頓飯,每頓飯也就是2個饅頭+1份素菜+1份小魚乾+1碗骨頭湯。

另外,每週會根據他們的表現情況,考慮加一個葷菜算是獎勵。

住的地方也很是簡陋,基本上就是一個大大的房間,3-40號人同時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