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北方特色(第2/2頁)
章節報錯
享堂山,這個承載著北齊時代記憶的地方,以其獨特的石窟藝術和深厚的歷史底蘊,吸引著他們前來探訪。
他們首先來到了北享堂山,這裡由北齊皇家主持修建,現存石窟9座,大小佛像725尊。
石窟分南、中、北三組,每組皆有以北齊為代表的一個大窟。
他們漫步在山前的宋代古塔和寺廟的遺址間,感受著歷史的滄桑和佛教藝術的魅力。
這些建築雖然歷經風雨,卻依然古樸而莊嚴,彷彿在訴說著千年的往事。
隨後,他們來到了石窟區,北享堂主要的九座石窟均位於這裡,這些石窟大多開鑿於北齊年間,佛像的雕塑、彩繪等都十分精美。
凌風和郭靜靜被石窟中的大佛洞深深吸引,洞窟進深、寬、高均達十餘米,正面龕本尊的釋迦牟尼坐像通高5米,佛背光浮雕火焰紋、忍冬紋,七條火龍穿插其間,造型勻稱,線條剛勁,雕刻精巧,裝飾華麗。
他們站在石窟中,談笑、拂袖、走動,都能發出宏亮的回聲。
隨後李甜甜帶著凌風和郭靜靜踏上了探索遺址公園的旅程。
作為邯城本地人的李甜甜,對於這片土地的歷史如數家珍,她興奮地向兩位朋友介紹著遺址公園的歷史特色。
他們首先來到了公園的南大門,這裡是文化展示區的入口。
一進門,一座大型雕塑映入眼簾,雕塑威嚴而莊重,象徵著文化的改革進取精神。
凌風和郭靜靜被這股歷史的氣息深深吸引,彷彿能感受到兩千年前古人的雄心壯志。
繼續北行,他們踏上了一條長158米的歷史長卷,由花崗岩製成的竹簡記錄著重大歷史事件和成語典故。
凌風和郭靜靜一邊走一邊閱讀,彷彿穿越了時空,與歷史對話。
隨後,他們來到了下沉廣場,這裡將矗立一座大型群雕,雖然雕塑還在設計中,但已經能感受到那份歷史的厚重。
北鄰下沉廣場的是整個公園的精華部分——遺址的博展館。
這座建築形狀為梯狀土臺,外觀造型與古城區內的“龍臺”極為相似,顯得古樸、剛毅,並透露著一種歷史的滄桑。
走進博展館,凌風和郭靜靜被眼前的展覽深深震撼。
展覽採用了多種表現手法,如文物、圖片、投影、雕塑等,全面展示了遺址的歷史文化特色。
他們彷彿置身於戰國時代,感受著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在文化展示區,他們還參觀了牡丹園、丁香園、紫薇園等大型專類花園,四季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公園內更新的歷史名人、邯城詩詞、重大歷史事件等標識牌,讓遊客對這裡的文化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最後,他們來到了遺址展示區,7個文化長廊模擬遺址夯土城牆夯築方式建成,在廊壁上,遊客可以看到一些歷代名人的佳篇名作。
凌風和郭靜靜在這裡感受到了邯城文化的深厚底蘊,彷彿能聽到歷史的回聲。
夕陽西下,遺址公園被染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顯得更加莊嚴而美麗。
李甜甜、凌風和郭靜靜在歷史的長河中結束了一天的遊覽,他們心中充滿了對邯城歷史的敬仰和對文化的感慨,這次的遺址公園之行,無疑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