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床從手動發展到數控,一臺的生產效率抵得上過去的十臺。

數控技術在精度和適應性上更是擺脫了人的因素,完全由計算機控制,保障了極高的零件一致性。

而不管是加工什麼奇形怪狀的零件,對計算機來說無非是程式控制的問題。

過去加工渦輪和螺桿是極高難度的工作,需要七八年以上經驗的技工才能勝任。

現在只要機器有相應能力,有幾個月培訓的普通中專生就可以幹了。

數控機床這麼好,但國內在九十年代基本靠進口,比如日本的‘發那科’。

人家賣給你還是看得起你,要設下諸多限制的。

不能挪,不能拆,隨時要接受廠商檢查。機床內還保留記錄,不許變更生產用途,否則機器自動鎖死。

之前周青峰手下沒足夠的專業人員。弄來數控機床,他也不可能自己拿著說明書去安裝。

這種高科技玩意可不比通電就能用的486電腦。它對地基都有要求,必須保證絕對的平穩,否則影響精度。

周青峰要搞技術,既然cad都搞了,那麼數控機床也搞吧。反正看說明書頭疼的不是他。

這次運來的‘工業垃圾’是江浙一帶造的雜牌機床。大概是十幾年後的產品,連個作業系統都沒有,就是z80的微控制器控制。

這玩意需要在電腦上完成程式編制,設定刀具和電機的運作,再燒錄一塊儲存晶片插入機床的微控制器電路板內。

普通的三軸低檔產品,精度也算不上多高,沒啥可說的。

倒是隨同運來的兩部叉車更讓周青峰開心。有了叉車,搬運貨物就簡單多了,效率大增。

可在車間的工人眼裡,用叉車搬出來的數控機床就不一樣了。跟普通機床粗苯的外形不同,這數控的玩意在外表上就顯得高檔。

在鑄造車間旁邊就是‘聖光機械’的機加工車間,來自魔都的牛師傅聽著運來了數控機床,主動指揮輕卡卸貨。

“哎呀,這個機床好啊。先進,先進!比我在魔都廠用的都先進。”

一圈工人圍著卡車看熱鬧,牛師傅把人群趕開,指揮叉車將機床搬進車間。車間地面重新做了固化,確保安裝的機床足夠穩定。

牛師傅一邊趕人,卻又同時眉開眼笑的嚷嚷著進行科普,“我原來待的廠子花了好多外匯買美國二手的數控機床。

可美國佬坑我們,賣的是很老的產品,程式輸入居然要用打孔的紙帶。這都什麼年代的破玩意,還當寶貝般賣給我們。

後來紙帶用廢了,沒人懂那玩意,價值百萬的裝置就此報廢。太可惜了。”

看熱鬧的工人聽的懵懂,交頭接耳的議論。好多人都覺著牛師傅在瞎胡扯,數控機床那玩意是何等的高檔,怎麼可能用紙帶控制?

兩者不搭界呀。

書魅索菲亞有個特殊能力就是‘偽造文書’,牛師傅手裡抓著幾本被修改過日期等資訊的機床操控說明,極其肯定道:“這肯定是日本貨。”

眾人好奇,問為什麼?

“日本人想賺我們的錢,用心還是挺細的。只有他們才會出中文的說明書。如果是德國貨,你還得學一門德語。那幫歐洲佬可傲慢了。”

操作說明又厚又重,裡頭羅列大量外人看不懂的資料。

只有牛師傅越看越樂,“哎呀,這日本人搞的東西就是細緻,我越看越覺著這說明書像是中國人寫的。”

“說不定就是我們國產貨呢?”旁邊有個學徒探頭問道,“我看機器上的銘牌都是漢字。”

牛師傅當即搖頭,“不可能,不可能,國內沒這種產品。這肯定是周總走私進來的進口貨,有漢字可能是為了遮人耳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