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旨意(第1/2頁)
章節報錯
南京,奉天門,東角門。
諸臣匯聚。
有內閣首輔史可法,次輔高宏圖,輔臣黃道周、呂大器、何騰蛟。
其他重臣如戶部尚書姜日廣,禮部尚書王鐸,南京守備太監韓贊周,內侍太監盧九德,應天府知府夏允彝,南京守備總兵黃得功等。
以及撫寧侯朱國弼,忻城伯趙之龍等勳貴。除了魏國公徐弘基因重病未到外,其他的都到了。
除了這些人外,還有從松江府趕來的魯王朱以海、顧炎武,福建鄭芝龍的義子鄭彩,以及從杭州趕來的浙江巡撫左光先。
在明末有兩個名叫左光先的。
其中一個是武將,官至總兵,已歸降李自成,目前鎮守洛陽。另一個是文臣,是曾經的東林黨黨魁左光斗之弟。
只不過左光斗時代的東林黨,不僅有志向,還有骨氣和幹才。但到了後來,東林黨便只剩下爭權奪利,彼此傾軋了。
而左光先更是能力一般,在其平定許都之亂,以及和馬士英奪權的過程中都有體現。
看眾人都到了,史可法站起來,抱拳向龐天壽道:“龐公公,請宣佈陛下的旨意吧!”
龐天壽點了點頭,起身朗誦聖旨。
有數道。
一是香河之戰,諸多勳貴率先逃離,有負皇恩。
所有有關勳貴皆免除爵位,貶為平民,永不續用。
二是試開海禁。
在山東膠州,松江府上海,福建泉州,浙江府寧波,廣州府廣州等五地設立海事司,主持對外貿易。
在當地興建港口,允許所有漁民出海打魚。
但經商,必須是朝廷所任命的海商才有資格。
每個海事司限兵額三千,從漕丁中招募,有緝商、審查之權。
三是對所有行當進行分類,不同行業收取不同的稅額。
暴利者收重稅,如鹽、鐵、賭坊、妓院等。
與民生有關的行當收輕稅,如糧商、布商。
具體詳額,由戶部官員仔細探查後酌情上報朝廷後決定。
暫在揚州府境內推行。
四是,討論士紳一體納稅。
藩王、郡王、官員、進士、舉人、秀才皆有免稅、免賦之許可權,致使擁田最少的平民卻繳納最重的稅款。
百姓難以過活,故而只能造反。
將此情況登入報紙,任由百姓、士紳討論。
今後是無論其身份,皆按其所擁田畝數進行納稅。還是藩王、官員等享有一定的免稅額度。
最後,依討論結果而定。
五是放開對藩王和宗室的限制。
凡宗室人員,可為官,可從軍,亦可從事其他行當。
除了以上五條,還有幾項任命。
升黃得功為左都督,全權負責南京,及整個長江防線的守禦情況。盧九德為監軍太監,負責南京皇城守禦。
魯王朱以海為海事司總司長,坐鎮松江府上海縣,控五地海事司,主持一切對外海貿事宜。
顧炎武為副總司,前往廣州,主持與葡萄牙、西班牙,以及安南、東籲等國的貿易。
南京兵部尚書依舊由解學龍擔任,刑部尚書馮銓出巡各地,清丈各地田畝,申辯冤假錯案。
龐天壽唸完,坐下。
史可法掃視了眾人一眼,“諸位同僚,陛下的旨意,你們都聽了。若有不解之處,請此刻提出,由龐公公和馮巡撫為大家解惑。”
龐公公指的是龐天壽,目前擔任司禮監秉筆太監。
馮巡撫指的是馮元彪,他官至天津巡撫,在清軍來臨之前,奉朱由哲之令先行南下。
鄭彩站起來,先是向眾人行了一禮,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