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名下所有的田地。

在孫可望的建議下,大西軍在四川施行屯田共養的策略,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目前糧草充足,兵員更是由最開始的近十萬擴充到了二十餘萬眾。

當然,這二十餘眾中有大量老弱和裹挾之民,但亦有不少精悍之卒。

而且得益於蜀王府巨大的財力,大西軍也鳥槍換炮,披甲率大增,而且還有了火銃和火炮。

隨著實力的增長,同時擴大的也有野心。

張獻忠不想再窩在四川了,就想打出去。在權衡了重重利弊之後,張獻忠的決定依舊是兩路進軍。

一路,李定國率兩萬兵馬向漢中進軍。另一路以孫可望主將,率領三萬人馬從重慶向南進軍。

張獻忠的意思很簡單,柿子撿軟的捏。哪一邊有突破,他就率領主力向哪邊進軍。無論是打明軍,還是打闖軍,在他看來沒什麼不同。

這無疑造成了兵力的分散和目標的不確定性,但這種戰法,在亂世卻是最容易取得進展的戰法。

一時間,烽火四起,安定了一段時間的四川再次掀起了戰火。

而這時,在甘州,一場大戰也在進行中。

明軍這邊以餘應桂為主帥,有祁廷諫,孫守法,武大定等將。闖軍那邊以辛思忠為主將,有李來亨和馬寶兩員小將。

鑼鼓喧響,大軍排著整齊的佇列向前。

視野之內,都是一望無際的平原,無遮無攔。

當相隔數十步時,雙方將士同時拉弦,頓時箭如雨下。有倒黴鬼中箭,發出淒厲的慘叫。

弓弦不斷拉緊,向著對方猛射,以求第一時間給對方造成更大傷亡。

而剩下士卒舉著盾牌,吆喝著繼續向前,當相聚只有二十步時,雙方將士突然爆出一陣狂吼,加速向前衝去。

盾牌相撞,長刀揮舞,長槍猛刺。

處於最前列的兵卒瞬間被淹沒,留下一具具死屍,鮮血流了滿地,淒厲的慘叫聲盈滿整個戰場。

馬蹄如雷,兩翼的騎兵也開始了行動,喊殺聲震天。

騎射,衝鋒,近戰搏殺。

從早晨戰至下午,雙方的損失都不小,於是各自撤兵。

第二日,起兵再戰。

甘州本就是荒涼之地,但也養成了當地百姓剽悍勇武,不惜命的性格。在這片兵家必爭之地上,他們恣意拋灑著熱血和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