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緩攻急攻(第1/2頁)
章節報錯
太原有兩座城,分別為太原縣城和太原府城。
太原縣城是在晉陽古城的基礎上興建而來的,城高三丈,壕深一丈,周常三點八公里。
有四門,都有甕城,不及晉陽古城之二十分之一。
崇禎年間,賊寇橫行,縣令朱萬欽和鄉紳李中馥動員本邑人士捐款,為原本的土城牆進行包磚。
但因為時間不夠,只磚砌護了東、西、北三面,畢竟其主要防備是從北面而來之敵。
卻不曾想,首先迎來的卻是從南而來的闖軍,正對著他們的南面城牆反而最為殘破。
但太原縣城依山傍水,設施完善,卻不是輕易能夠拿下的。
太原府城是朱元璋得到天下之後,令人在宋朝太原古城的基礎上擴建的。
有八座城門,高三丈五尺,周長二十四里。
牆以磚石,環以大壕,四隅皆有角樓。城池堅固,宏大壯觀。
兩城相隔近二十里,互為犄角。
本來,蔡懋德打算放棄太原縣城,將城內官民全部遷入太原府城之中。
但縣令朱萬欽以城內百姓眾多,不忍棄家逃難為由拒絕,提出願募兵自守,為太原牽制敵軍。
最後,蔡懋德答應了,但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增援。
旭日高升,難得的大晴天。
這日,李自成收到了來自太原縣令朱萬欽的書信,說太原縣城內有兵卒四千,鄉勇近萬。
若闖軍執意強攻,為避免城中百姓遭兵禍之災,他只能被迫抵抗。
城內設施完善,百姓有固守之心。
即使闖軍最後拿下城池,損失也必大。
因而,朱萬欽提出了一個方案。
若闖軍攻下太原府城,他自當納城以降。而且在此之前,他絕不出一兵一卒增援太原。
以求雙方能和平共處。
李自成叫來牛金星、李巖,問二人的意見。
牛金星說道:“朱萬欽此舉不過是唯恐治下百姓被拉去進攻太原,以付出不必要之代價,倒是可以理解。目前山西南部各州縣皆降,糧草不缺。不妨答應他,向天下百姓展示順王愛民之心。”
李自成思索片刻,輕輕的點了點頭,轉向李巖道:“林泉,你的意思呢!”
李巖皺眉道:“順王,攻不攻太原縣城都無關緊要。學生擔心的是,若不斷有人效仿這朱萬欽,提出待太原城破之後再降,我軍又該如何應對?”
牛金星搖頭道:“順王之所以答應朱萬欽之條件,在於太原縣城城池堅固,設施完善,難以攻取。其他州縣,哪有如此條件?不降則攻之,有何問題?”
李巖點了點頭,抱拳道:“丞相說的是。”
說完,李巖轉向李自成,“順王,學生建議,攻取太原,不應操之過急。可先令兵卒三面試攻,找出其薄弱之處,再徵募百姓,填平壕溝,強力攻城。同時,派出將領,掃蕩太原周邊,將之徹底變成一座孤城。”
牛金星撇了撇嘴,他最恨李巖這點。
本來是自己的建議,他偏偏能舉一反三,順勢提出自己的建議,處處要高自己一頭。
這丞相,到底是他,還是自己?
牛金星抱拳道:“順王,不可。”
李自成轉向牛金星,“丞相,有何不可?”
牛金星道:“城中士卒不但人少,而且戰力孱弱。我軍應該從第一日起,就派出精兵強攻,不給其喘息之機。要知道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按林泉的建議,難道不是給太原官兵練兵的機會嗎?”
李巖搖了搖頭,“非也!守城之戰和其他不同,若一鼓作氣拿不下,才會給太原官兵守城的信心。只有一步一步向前,一點點的小勝,才能慢慢擊潰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