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淺談復社(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時,方以智走進來。“陛下,這是您要的地圖,特意從兵部找來的。”
朱由哲點了點頭,“放下吧!此間無事,你可以下去歇息了。”
方以智搖了搖頭道:“陛下,微臣不累。微臣就在偏殿等著,若再有事,您直接叫我。”
朱由哲抬頭看了他一眼,“嗯,那你就別走了,我們談談。”
讓王之心上了些茶點,朱由哲拿起一塊杏花酥遞給方以智,自己又拿起另一塊吃著。
“密之,給朕講一下復社吧!”
方以智臉色微怔,“陛下想知道什麼?”
“什麼都行。如它是怎麼創立的,有哪些出眾的人,平時主要做什麼?只當是飯後閒話,你想到什麼就說什麼。”
方以智面露遲疑,沉默了片刻道:“陛下,您應該知道。天啟六年,蘇州周順昌被捕,爆發民變,五人因為周順昌鳴不平,不屈而死。有感於此,先生張溥寫下了《五人墓碑記》,由此天下聞名。”
朱由哲點了點頭,這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的文章。
張溥是復社創始人,被後世稱為明末最出名的“學生運動領袖”。他還未考過科舉時,便幹出了組織暴亂衝擊衙門,縱火燒城之類的事情。
當考中進士之後,張溥雖然很長時間都是一個小小的庶吉士。但因為復社興起,當時的內閣首輔周延儒想利用復社打擊政敵,張溥因而間接參與朝政,有內輔之稱。
但周延儒貪財好色,只想利用復社的影響力,而不想重用張溥。當週延儒將政敵都除掉之後,張溥也走向了生命的終點,被人毒死。
方以智繼續道:“崇禎二年,張溥集合幾社、同社、聞社、南社等十幾個詩社聯合建立了復社,反對八股,提倡學有所用。此舉得到了大量落第學子的支援,在數年之間便發展到三千多人,社員遍佈大明。”
“你便是那個時候加入嗎?”
方以智點頭,“學生那時正在江南遊玩,與復社中的多人意氣相投,交情頗好,故而加入。”
“那你感覺它如何?”
方以智有點猶豫,“初時尚好,大家討論詩文、時政,各個意氣風發。但後來有些社員參與科舉,高中之後進入朝堂,反而感覺關係不如之前了。”
朱由哲心中好奇,問道:“為何?”
方以智道:“以前大家都不是官,地位相等。但入朝之後,品階高低對應官場地位。有趨炎附勢者,有注重私利者,更有抱團對外、黨同伐異者。尤其最後一個,多少復社成員沆瀣一氣,凡是和復社不合者,無論對錯,都一併打擊。”
朱由哲笑道:“和東林黨多麼像啊!初始為國為民,後來就成了誤國害民的根源了。”
方以智點了點頭,“微臣就是感於此,便和他們便逐漸少了聯絡。但如陳子龍、黃宗羲、侯方域等,還常有書信來往。陛下,復社之中有爭權奪利之小人,但也不乏真君子。”
朱由哲點了點頭,並不否認這點。
歷史中的陳子龍、顧炎武、夏允彝等都曾是復社成員,而在滿清入關之後,這些人中有不少都參與了抗清鬥爭。
作為個人,他們是優秀的,朱由哲也有心從中提拔一些為己所用。
朝堂那些大臣混跡朝堂多年,早成了老狐狸,缺乏進取的銳氣。而復社中那些讀書人最不缺的就是這個。
但想到東林黨,朱由哲又有些猶豫。
如果將來再養出來一個只知道黨同伐異的東林黨,讓大明陷入無窮的黨爭之中,那就不是一般的災難了。
還是應該謹慎著點用。
想到這裡,朱由哲淡淡說道:“朕已經下了一道聖旨給侯方域,讓其以贊畫身份跟隨朱大典前往山東。”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