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準備回京(第1/2頁)
章節報錯
周遇吉緊皺眉頭,沒有說話。
這是天子在放權,他頓時感覺壓力更大了。
朱由哲端起茶,呷了一口,淡淡說道:“這次我軍損失慘重,若闖軍傾力進攻代州,你手中兵力未必夠。朕已下旨,讓紫荊關守將馬岱和倒馬關守將秦松盡率其部前來支援。”
“按照規制,紫荊關有守軍一萬兩千,倒馬關有五千。但你別抱太大希望,吃空餉在大明已是常例,能有八千人前來已屬萬幸。”
“馬岱為都督同知,在官職上比你高,但朕會親自下旨,讓他一切都聽你的。至於秦松,若其不聽令,你就斬了他。”
秦松,歷史中對他沒有太多記載。
他是忠是奸,朱由哲相信周遇吉會做出適當的判斷,而不在乎周遇吉用他的人頭來立威。
在亂世,得用重典,尤其在軍心散亂如此的情況下。
馬岱,應該是軍戶出身,因為他為陝西榆林人,靠軍功升為都督同知,奉命鎮守紫荊關。
在李自成攻陷太原之後,馬岱以為李自成會分兩路出兵,一路出固關,一路出河間。
不得不說,馬岱是有點軍事眼光的。
因為這兩路,李自成的確都出兵了,固關方向是任繼榮和馬重禧,而河間方向是劉芳亮。
而為了擋住他們,馬岱放棄了紫荊關,率部前往敵軍北進的必經之地,蠡縣。
可能當時馬岱就感覺形勢不好,於是在其出兵之前,親自殺死他的妻子和兒子,以絕後念。
保定、京師接連失陷,蠡縣士卒逃散大半,眼看難以支撐,馬岱最終選擇了自殺殉國。
但還有另一種說法,馬岱自殺未死,後逃往五臺山當了和尚。
聽朱由哲竟然讓他斬了秦松,周遇吉臉上露出驚愕的神色,但片刻後,他抱拳沉聲道:“是。”
朱由哲看周遇吉態度依舊很拘謹,招手讓他近前坐下,“周愛卿,周文英雖然戰死殉國,但是其能力低淺也是事實,就像現在大明的諸多官將一樣。或許他們那些人還不如周文英,畢竟周文英還願意為國而戰。”
周遇吉緊皺眉頭,“陛下,周總兵只是一時不慎。”
朱由哲搖了搖頭道:“你不必為他辯解,該給他的榮譽、撫卹,朕會一樣不少的給他。”
“朕只是想和你開誠佈公的談一下。若你我君臣在此時還彼此猜忌,連句實話都聽不到,那這大明可就真沒救了。”
周遇吉沉默半晌,最終拱了拱手,“臣知錯。”
朱由哲笑著點了點頭,繼而變的嚴肅起來,“現在的大明危如累卵,人心思變,真正願意為朝廷效力者寥寥。而其中如周文英這樣,佔據高位,有心為朝廷出力,但能力低下者亦有不少。”
“對於周文英此等人,朕會給他們時間和機會讓他們提升能力,但想要救大明卻不能完全靠他們。”
周遇吉輕輕點頭,但隨即又搖頭,“陛下,忠心任事而能力低下總比為人奸邪要好吧!如王承胤這樣的敗類,他率部直接投降闖賊遠比周總兵戰死對軍心的影響更大。”
朱由哲點頭,“對。所以周文英那樣的,朕會給他們機會,會繼續用他們。但給了他們機會,他們最後卻做不成事,那就只能降職或者罷官。否則,整個大局都會被他們拖累。”
“而王承胤那樣的,出現一個懲治一個,發現一個殺一個。但就像朕說的,但這樣還遠遠不夠。”
周遇吉緊蹙眉頭,“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哲道:“朕不喜歡拽各種詩句,但感覺有一句詩特別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人才不是沒有,而是埋沒於底層,朕想讓你把他們給朕挖出來。”
周遇吉有點回過味來,“陛下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