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面幾乎沒有了聯絡,公司也逐步交接給了華夏,與老闆有關資料都已經抹除,包括基因編輯改造技術。”小白解釋。

李覓點了點頭,只要還沒保持與藍星的聯絡,觀察到藍星科學的發展,其它已經無所謂了。

資源不缺,只要藍星上群體的智慧。

藍星上科學發展,就逃不開李覓的觀測,能跟隨李覓離開藍星的人已經在戰艦之內,公司什麼的已經不重要。

只是沒想到,拖了幾百年才開始S3賽季。

周宏武他們也很意外,後來想想也對,都沒太在意,對他們來說,科研更有吸引力。

銀河系中心黑洞加上外圍,實在太大,投放了幾十億的探測裝置,才基本將黑洞可觀測位置佈滿了探測裝置。

銀河系外的探測裝置已經投放了上百億的探測裝置,還沒做到全方位探測。

又是十年時間,李覓眾人開始了研究探測資料,資料龐大雜亂,沒有小白幫忙整理,就六人去整理也需要上百年時間。

資料中包括了黑洞引力、磁場,空間等等資料。

幾乎包括四大力以及空間。

恆星被黑洞撕碎時,聚變爆發,過程中連原子都被撕碎,力量恐怖如斯。

黑洞視界擁有不可思議的時間膨脹因子,就是觀測到,探測裝置投放進入立即失去了聯絡。

他們需要研究出可以投放進黑洞而不會失去聯絡的探測裝置。

宏觀的探測裝置肯定不行了,研究方向放到了微觀層面。

奈米技術肯定不足夠抵抗黑洞,原子加工技術還沒達到這個地步。

或者說沒有深入研究過。

至於質子加工技術,更難做到,難道需要研究如李覓前世科幻中三體那樣,將質子進行二維展開進行加工。

可是李覓不知道那樣的質子是否可以面對黑洞的環境。

大夥開始了討論,最後還是羅嵩華對應用更有想法,畢竟他是他對現有技術的針對應用更突出。

他建議利用特殊力場加工原子,並且以特殊力場遮蔽所有外力影響,應該不受黑洞影響。

李覓覺得想法不錯,就是特殊力場應用也需要時間進行研究其應用,畢竟加工原子可不是那麼簡單。

其涉及到了強相互作用力,可是目前與強相互作用力的研究成果幾乎沒有,而特殊力場是否可以避免強相互作用力影響,誰都不知道,只能進行計算實驗去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