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個多月的適應,楚風已經大概知道了這個世界的脈絡。

在那次星際間核大戰前,人類的一隻腳已經邁入了二級文明的門檻。

豐富到讓人難以想象的生活物質供應,加上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可控核聚變能源,讓文明的觸角已經抵達了四光年外的半人馬座星系。

赤道的近地軌道上,一座座的太空電梯拔地而起,並在外太空組成了一個整體,遠遠看起來,就好像多了一個像土星一樣的星環,只不過這個星環是純機械打造的,並且上面構築了城市。

籠罩整個太陽系的戴森環工程也已經從火星動工,預期將在一百五十年後全面建成,屆時人類將真正的進入二級文明階段。

因為基因程式碼的深層次編譯工作早已成熟,所以人類可以自由的選擇喜歡的人種和膚色,國家和民族的概念也已經漸漸淡化,所有人類都成為了一個整體,也就是人類聯合共同體,簡稱人聯。

不得不說,那樣的年代就是楚風所在的二十一世紀那些幻想科學家們心中的理想國,也是後世這個年代人們心心念唸的繁榮紀元。

但這樣的理想世界,卻最終毀在了人類自己的手裡。

楚風不知道那場戰爭的原因,也不清楚那場戰爭的經過,他只知道隨著數以千計的星際核彈衝破行星能量護盾,砸在地球上的時候,所有的結果都被毀掉了。

工業、科技、知識、制度,文明的一切蕩然無存。

當戰後重建委員會帶領著廢墟上的人類舔舐著傷口重新站起來時,世界已經回到了蠻荒時代。

飢餓、暴力、奴役、掠奪僅僅用了二十年就在這顆星球上重新發芽壯大。

變種黏菌和致命核輻射所引發的基因汙染,造就了一大批所有人都未曾設想過的強大生物,與之相對應的,是人類已經跌落了自然界食物鏈頂端的那尊王座。

廢土上的倖存者聚居地越來越少,在生存的威脅面前,人類只有抱團,活下去的機率才會更大些。

巨石城做為戰後重建委員會在68號避難所的基礎上興建的首批倖存者聚居地,發展自然要比其他的據點要好上許多,過去五十多年的時間裡,源源不斷的虹吸著周圍的廢土客,來到這裡安家定居。

原本高聳厚實的防禦城牆,也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外擴,讓現在的巨石城變成了一個從高空俯瞰下來有些像不規則箭靶的形狀。

而最中心的位置,就是最議會的所在——一棟建於戰前足有一千多米高的超級大廈。

儘管他們說東邊三十多公里外的青城市中心都是這樣的千米大廈殘骸,但來自二十一世紀的楚風每次抬眼看向城中心那棟插入雲端的巨石大廈時,依然會忍不住的感嘆牛逼。

哦,對了,青城市是戰前的城市名,在那場星際大戰中雖然躲過了核彈的直接摧毀,但變種黏菌的侵蝕,依然讓整個城市變成了一片鋼筋混凝土的墳墓,那裡的高樓大廈算是廢土上儲存比較完整的戰前建築群了。

浪潮的源頭好像就在那裡。

楚風一家大概是十二年前從一個被變種人部落毀掉的倖存者聚居地逃難到巨石城來的,憑藉著賣烤麵糰勉強在魚龍混雜的外環貧民窟裡站穩了腳跟。

這裡的人雖然都說著戰前的人聯語,但實則什麼膚色的人都有,信仰和習俗也是五花八門,各不相同。

有開武館的黃種人,廢土拾荒和跑路技能點滿的黑命貴,仍然裹著大袍子的小亞細亞人,還有熱衷於組建僱傭兵團的大鼻子白種人,都能看見。

而住在隔壁的哈里克一家,雖然一直以尼安特人自居,但楚風看來,他們和二十一世紀的猶太人一定有著某種聯絡,這一點,其實從穿衣風格和信仰上並不難看出來。

有句話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