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鎮,自己已經參與到了朝堂的爭鬥中,說不定哪天就會家破人亡。

真不知道那些龍國人為什麼對於打倭寇那麼執著,並且非得這個時間段去打,導致自家小子現在還滯留在遼東。

早知如此,他自己就安排船隻把人送到鳳山鎮了。

“成都府?怎麼會去哪?”孫承宗心中大驚,剛剛古井無波的臉上露出詫異,繼續問道:“你是如何與袁國公聯絡的?”

“啟稟大人,袁國公前些時間曾給下官寫信,告知下官的。”

吳襄思考片刻後認真回答道。

這哪是袁崇煥寫信告訴他的,分明是昨天晚上,袁崇煥在微信群裡剛剛更新了位置資訊,並配上了圖片介紹。

對方前天還在那個什麼吐魯番哈密,吳襄雖然沒去過那個什麼哈密,但知道大概位置,想想成都府距離那地的大概距離,他心中就充滿絕望。

而一天之後,對方就到了成都府,這是一種何等效率,何等神奇的出行方式,難怪袁國公不想回來。

“袁國公是否告訴過你他的歸期?”孫承宗繼續問道。

“大概快了吧,一個月?”吳襄不太確定的說道。

“哦,確實得消耗如此時間!”孫承宗估算了一下成都府到遼東的距離,如果一個人單人單騎快馬加鞭趕來,一個月時間差不多。

,!

“朝堂情況與遼東局勢,你是否曾告知袁國公。”

“屬下已經告知過了!”

“袁國公有何看法?”

“袁國公說,遼東交於大人手中,他安心!”

以上情況,吳襄確實在微信上同袁崇煥說過,他本以為對方會有些沮喪什麼的,感嘆人走茶涼人心不古之類的。

沒想到,對方在聽到遼東由孫承宗接手後,不但沒有表現出任何不喜,反而臉上的擔憂神色不見了,十分欣慰道:“遼東有孫大人接手,吾心安矣!”

隨後袁崇煥便在委員會的安排下,安心遊逛起龍國,再也不用擔心遼東局勢。

聽聞吳襄說到袁崇煥對於撤掉他薊遼總督後反應,孫承宗先是一愣,隨後臉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心中嘆道:“元素果然是忠義之臣,一切以大局為重。”

雖然他們之間對於遼東經營方式的理解不同,但雙方之間這種心照不宣的信任,是孫承宗沒有預料到的。

這種信任表現為雙方有一種默契的感知,能夠準確地理解對方的情感、動機和意圖。

他們相互間的信任是建立在彼此的瞭解和尊重基礎之上的,不需要透過明確的言語或行動來證明或確認。

這種信任關係在當今朝堂,可謂是鳳毛麟角,顯得尤為珍貴。

就如歷史中他們之間的關係,己巳之變後,袁崇煥被離間計冤枉入獄,孫承宗雖不喜袁崇煥巴結閹黨,為魏忠賢立生祠,但他始終相信對方對大明的忠心,不可能做出背叛大明的事,在朝堂上為其求情。

:()明末:只允許一萬人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