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這邊由於沒有龍國人的干預,歷史上的發展程序大概與原先一致。

而他從史書上了解的也是大概如此,洪承疇應該沒有說假話。

不過此人竟然在後期投降了後金人,並幫助對方統一全國做出了巨大貢獻,其能力絕對在大明絕對是最頂尖的那一批。

不過他對洪承疇始終不太感冒,一直提不起太多好感,有些咄咄逼人的問道:“既然他們已經投降了,為什麼再次造反?”

“這”

洪承疇一時答不上來了。

不是他不知道,而是他心如明鏡。

山陝地區已經連續乾旱三四年了,地裡寸草不生,官府收不上任何賦稅,朝廷的賑災款遲遲下不來,拿什麼養活這些災民。

災民活不下去,想要引起朝廷的重視,尋求一條活路,自然要造反。

朝廷大軍來到後,立刻談判投降。

投降之後吶,朝廷仍然拿不出糧食來養活這些災民,他們沒有辦法,只能再次造反。

面對這個無解的迴圈,如果給對方說實話吧,怕對方拿這個問題抓他的小辮子。

不說實話吧,怕引不起對方的重視,這個死迴圈仍然解決不了,朝廷面對的局勢會越來越嚴重,到時間積重難返就麻煩了。

就在洪承疇臉色陰晴不定時,袁崇煥一口乾了杯中酒,淡淡來了一句,

“這裡的糧食還夠吃多久?”

,!

聞言,洪承疇頓時楞了一下,片刻後臉上露出驚訝之色,隨後變成狂喜,最後又恢復成原先的陰晴不定。

面對洪承疇變幻多彩的臉色,袁崇煥似乎猜到對方在想什麼,繼續自己的問題:“糧食還夠吃多久?”

“啟稟國公爺,韓城是陝西前往陝西的主要陸路通道,這裡每天都會有大量流民經過此處,前往京城,無論多少糧食都不夠吃啊!”

見對方堅持問這個問題,洪承疇心裡有些意外,據實回稟道。

“如果我把關寧軍的後勤補給留在這,你能否把所有經過韓城前往京城的百姓留下!留在韓城,一人不放走!記住是一個人都不能不放走!”

袁崇煥說話時似乎下定了某種決心,語氣越來越重,到最後甚至是一個字一個字蹦出來的。

他剛說完,就見跟隨他前來的關寧軍總兵趙率教率先起身反對,

“國公爺,不可啊!糧食留下了,我們拿什麼來平叛?”

接下來,幾乎所有的關寧軍將領都站出來反對,只有吳襄坐在袁崇煥身邊,紋絲未動。

前段時間,在得知自己兒子已經加入了龍國軍隊後,終於不用擔心自家小子的安全和前途,一顆懸著的心頓時放了下來。

他在錦州城本來待得好好的,靜靜等待龍國人的接收就好。

雖然守城的日子有些苦,但還算自在。

直到袁崇煥的到來,非要拉著他一塊前往京城。

說什麼,我有一個大膽的計劃,但在京城連個知根知底的人都沒有,只有他的加入才能幫對方解決。

就這麼一頓忽悠,吳襄便跟隨對方來到京城。

他本以為袁崇煥會留在京城,與朝堂那些大佬們鬥智鬥勇。

結果在京城沒待多長時間,對方竟然拉著他前往陝西平叛,搞得他一頭霧水。

直到今天對方說出這番話,吳襄大致猜出了袁崇煥的計劃,所以此時的他穩坐釣魚臺,不似其他將領如此慌張。

:()明末:只允許一萬人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