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室門被人推開,一箇中年人和一位老人被值班士兵引著走了進來。

中年人在場人員都是認識的,登萊巡撫孫元化。

再看眼前這位老人,神態安然,目光深邃入海,一舉手一投足都流露出與眾不同的威嚴與風範,不似尋常人。

可是在場的龍國人沒有一人認識,要知道在在登州與遼東地區,所有重要官員都在軍事組的監控範圍之內,而此人竟然沒有出現在他們的監控之中,著實令人驚訝。

只有一個可能,這位老人不是登州或者遼東的官員。

那麼這人究竟是誰吶,會議室眾人紛紛好奇起來。

就見徐老頭見到此人後,微笑著上前拱手道:“禮卿兄,別來無恙!”

“子先兄,好久不見!沒想到會在如此境遇下再次相見,真是世事無常啊!”

那老人拱手還禮道。

“歡迎來到鳳山鎮,歡迎來到未來!”

此時的徐光啟似乎已經認定龍國就是未來的大明,他收回拱手姿勢,伸開雙臂抱向老人。

聞言,看到對方的動作,那位老人臉上的笑容僵硬一下,似乎有點不自在,但隨後也張開雙臂,同徐老頭抱了一下。

兩人分開後,孫元化輕輕叫了一聲老師,算是打過招呼。

徐光啟點點頭會意,隨後引著老人來到委員會眾人面前,鄭重介紹道:“這位是袁禮卿!現任大明兵部尚書。”

兵部尚書?

現任大明兵部尚書不是楊嗣昌嗎?怎麼又冒出一個袁禮卿來?

就見委員會眾人衝出一人,雙手握住那位老人的手,激動的說道:“袁前輩好,我叫秦峰,歷史組顧問”

“呃~你好,你好”

那位老人似乎不知道如何面對如此強烈的情感表達,臉色又僵硬起來。

就見秦峰握住對方的手,激動的向委員會眾人介紹道:“這位前輩是袁可立,前任登萊巡撫。”

袁可立,字禮卿,歷經萬曆、泰昌、天啟、崇禎四帝,可謂是“四朝元老”之臣,誥“五世恩榮”之賞。

其在史上最有名的事蹟,就是在擔任登萊巡撫期間,策反努爾哈赤姻婿劉愛塔,戲耍後金政權,並壓服毛文龍,守住渤海灣,穩住山海關大後方。

其名聲在史書中極好,更有一些歷史學者把其列為龍國十大清官之一。

此時他所擔任的兵部尚書,不是京都的兵部尚書,而是金陵的兵部尚書。

在明朝初期,首都是金陵,後來明成祖遷都道京都。

但金陵作為留都,仍然保留了一套政府機構。

就這樣大明朝廷保留了南北兩套政府機構,但在職責和權利的劃分上存在一定區別。

在秦峰的一番講解下,委員會眾人這才弄清楚眼前這位老人的身份,不由的紛紛好奇起來,對方是怎麼來到登州府,並來到鳳山鎮的。

待眾人落座後,袁可立講起了自己來到登州府緣由。

天啟五年,魏忠賢為獨攬兵權,將他去職,排擠出朝堂之上,自此袁可立來到金陵擔任閒職,先是擔任金陵戶部尚書,後轉為金陵兵部尚書。

崇禎繼位後,剷除魏忠賢,因戰事告急,欲再次啟用袁可立,但他卻回覆道:“自此絕意仕進,屢以起廢推轂於銓曹,公淡然弗屑也。”

自此可以看出他對朝堂上的爭鬥早已厭惡至深,不願捲入其中 。

但他畢竟擔任著金陵的兵部尚書,有一定守土職責。

在上次倭寇進攻崑山縣時,袁可立接到蘇州府知府寇慎的救援,立刻派兵前往支援,到達崑山縣後,卻發現戰事早已結束。

大部分倭寇已經被未知武器轟殺而死,零散的剩餘倭寇也被守城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