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提著一籃子菜,從屋後的菜地走回來,小赤兔先跑過去,叼著籃子屁顛屁顛地走去廚房。

“赤兔真能幹!”吳秀誇讚。

三郎養了那麼多小動物,還是赤兔、小黑最能幹。

像小美,只能捉一捉老鼠,順便撒嬌裝可愛這樣子。

每次殺雞,還得把雞屁股留給小美。

雖然這麼說,吳秀還是挺想小美。

家裡少了三個兒子,像少了什麼;少了幾隻小動物,也像少了什麼。

好在,小嬌嬌時不時過來,讓自己家又有小孩子的說笑聲。

家裡有奴僕,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吳秀喜歡親手做。

她也往廚房去,和奴僕一起安排飯菜。

又聽見陸徐之在身後脆生生地說:“舅舅,為什麼要打仗啊?”

“因為我們不主動擴張,喪失了勇武,就會被人壓著打。因為有陛下這樣的英雄,帶著許多好漢在前方拋頭顱灑熱血,才能有我們在後方的安穩日子。”張衍耐心地說。

今日不敢打高句麗,來日幽雲十六州,都可能變成外族的國土。

喪失了勇武之氣,就會被蠻夷一步步蠶食。

重文輕武,也許能得一時之安逸,卻會使得國家喪失血性。

“所以,我們應該慶幸生活在大唐。寇可往,我亦可往。”張衍說。

“哦!”陸徐之蹦蹦跳跳,眉頭完全舒展開。

雖然還不是很懂,但舅舅的話很有道理呢!

難怪祖父說,舅舅是整個張家灣最有學問的人!

……

吃過飯,張衍點了油燈,在寫一份“轉帖”。

作為張家灣最有學問的,又是江都神童的父親,再加上屯田監正,他今年有一項重要任務。

安排社日。

所謂“轉帖”,就是一份通知單。

這份通知只寫一份,末尾寫上需要通知的所有人名單。

送到名單上的一家,這家人看完,在自己的名字旁邊畫圈,意思是收到通知,再傳給下一家。

這樣一家家接龍,名單上所有人通知到位,轉帖再回到撰寫人手裡。

“……今月十日於節如蘭若門前取齊,如若於時不到者,罰酒一角……”

要過節了。

在大唐,八月有一個重要的節日——秋社。

可以當作是鄉村狂歡節,和土地、農民、耕作、豐收有著密切的關係。

社日要祭祀“社神”和“稷神”,祭祀後有歌舞飲宴。

總的來說,在大唐的鄉村,“社日”的歡慶僅次於過年,比中秋節還要重要。

張衍擔任“社正”,安排今年的社日慶典。

“不知道三郎在定州,過不過社日呢?”張衍放下筆,想到小兒子肉肉的臉。

三郎長大了,臉蛋還是肉嘟嘟的嗎?

信裡,三郎得意地說,身高能趕上兄長了。

“三郎最喜歡熱鬧的。”吳秀在一旁笑著說,“不管定州過不過社日,我們三郎肯定能給自己找樂子。”

三郎帶著太子殿下玩打仗遊戲呢!

透過三郎的信,他們覺得太子變得親切,跟柱子一樣是大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