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旁人的眼中,年僅十歲的張川柏也是英姿勃發。

小孩子有小孩子的隊伍,像張川柏這樣的年紀,應該在小孩子那隊。

而張川柏,要擠在大人的賽道……不愧是熱衷當義父的。

禮部的官員負責安排祭祀的儀式,戰鼓雷雷,更像是戰爭的號角。

有人負責發箭,每個有資格參與狩獵的人,箭上都有標記。

這也是提前就準備好的。

狩獵結束後,會統計戰果。

當然,箭若是射到不該射的地方,也可以追溯來源。

張川柏領到了自己的一把箭,摸摸劃痕,將箭收在箭囊裡。

獵場周圍又響起擊鼓的聲音,狩獵正式開始,皇帝帶著隊伍依次入場。

六十面大鼓放置在皇帝的東南方向,擊鼓的人都朝著西方。

另外有六十面大鼓則放在皇帝的西南方向,擊鼓的人朝著東方。

雙方正好是相向而動,鼓聲產生共鳴,氣勢彷彿可以震天動地。

無論有沒有收穫,光是見證這血脈沸騰的一幕,對張川柏而言,已是不虛此行。

網羅布參差,鷹犬走回互。

獵場上,有天羅地網密佈,蒼鷹盤旋,“獫”和“歇驕”來回跑動。

“獫”指的是長嘴的獵狗,“歇驕”是短嘴的獵狗。

和這些專業獵犬相比,張川柏的阿黃和赤兔顯得不那麼專業……但同樣的都是狗子,甭管是否專業,打得到獵物的就是好狗。

秋風蕭瑟,林中樹葉颯颯作響,似乎藏著不少猛獸。

李世民率先衝入獵場,侍衛們跟著衝鋒。

有個那麼勇猛的君主,侍衛們很難有出彩的時候啊……除非人人都是尉遲恭!

金鞭拂雲揮鳴鞘,半酣呼鷹出遠郊!

彎弓搭箭、拉弦瞄準。

“嗖”的一箭射去,獵物應聲而倒,侍衛們紛紛喝彩。

皇帝射了第一箭,隨行的皇子、官員各自散開,尋找自己的獵物。

張川柏記得自己兼職太子帶刀侍衛……“千牛刀”是御刀的代稱,為了今日來狩獵,李治還送了他一把刀。

所以,他沒有離開李治太遠。

如果有人從空中俯瞰,能看到這樣一幅畫面:

馬蹄嗒嗒,旌旗獵獵,人馬喧鬧著從山林中穿過。

有的人臂上架著獵鷹,有的馬上帶著獵豹、猞猁;

有的持旗,有的揮鞭,攜弓帶箭,向前疾馳飛奔;後面的獵騎則不甘落後,奮力追趕。

出獵的人馬眾多,從古木參天的大道呼嘯而出,奔向山坡,漫山遍野人喊馬嘶,氣勢恢宏。

而其中一個十歲孩童,剛剛有少年人模樣,卻不肯落於人後,一箭箭射向獵物。

崇尚武力,是大唐的色彩。

絕對的武力壓制,比任何仁義道德,更能讓桀驁不馴的蠻夷臣服。

張川柏射得暢快淋漓,屬於唐人靈魂裡的尚武,在這一刻發揮到淋漓盡致。

那一支不知從哪個角度射出,直直射向李治的箭,也被他捕捉到。

“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