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我選擇跑路(第2/2頁)
章節報錯
“你怎麼長那麼胖啦?人家會說你不是狐狸犬,是狐狸豬。”
“汪汪!!”你才是豬,你是兩腳豬!
有一隻比手劃腳的小狐狸吵個不停,張川柏的種種莫名傷感漸漸消散。
“今天我們不學《論語》,學《孟子》吧!”
小美齜牙咧嘴,子曰,我不學其他人的話!
……
張川柏打定主意,除了練武,抽出更多的時間練字。
張衍卻說:“你若有空,隨我到安置新落籍百姓的村莊看看,現在都在忙著開荒。”
“他們配不配合?”張川柏問。
“當然配合……開荒的地,就是分給他們的。只要真的有田有地,誰不想安居樂業呢?”
均田制實行以來,最大的問題就是,百姓名義上獲得了授田,而實際上沒有田。
既沒有田,還要納租庸調,百姓能不跑?
脫籍做遊民,躲到世家大族的莊園做隱戶,或是逃去更偏遠的地方……都只是為了活下去。
“現在皇帝重視編戶齊民,發下敕令。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江都這裡,是按律執行的。”
“崔明府是個好官。”張川柏說,“任何一項政策,都需要基層的官吏去實施。就怕好好的政策,被唱成了歪經……所以也有人說,國家治理,最重要的是吏治。”
張衍詫異:“又是夢中神仙教的?”
“是夫子教的。”
張衍高興地說:“夫子教得好啊!”
這樣的高度,是尋常人家沒有的。
這就是名師出高徒!
……
初唐本來就是氣候史上的溫暖期,秋冬的江都,人們還能在田野勞作。
新落籍的人分成幾個小組,有的用土坯、茅草、樹木蓋房子;有的清理荒地上的雜草石塊;有手藝的,則在製作農具。
他們本來是不安的。
擔心官府把他們騙回來充做官奴。
只是看在通陰陽崔明府和神童三郎父親張衍的名聲,冒一冒險,準備事態不對再次跑。
現在,張主簿和神童小三郎,不怕髒不怕累,帶著他們堆肥!
“燒土糞法,我已經講過了。現在積累一些糞便,可以加入一些石灰,高溫催肥。這樣做的肥,能殺死蟲卵,作為基肥使用,提高新開荒的地的肥力。大湖邊有沼澤,可將淤泥挖出來做肥。”
這些事,有的人懂,有的人需要點撥。
也有人問張川柏最擅長的“化肥”。
張川柏也一一耐心解答……
尿素類氮肥,需要熟石膏和人尿;氨水需要鮮牛糞和黃豆粉;磷肥需要蛋殼骨粉。
顯然,新落籍的人缺乏原料。
要做大量的肥料,不是一頭牛拉的就夠用。
現在唯有就地取材。
眾人聽了張川柏的話,又各自忙碌。
張川柏騎著小黑回家時,被人喊住了。
一個漢子大聲說:“張郎君等等!我挖淤泥的時候,挖到的一個老鱉,送給你!”
鱉被古人視為珍饈美食,《詩經》中說“炰鱉膾鯉”。
“我不能收。”張川柏看著憨厚的漢子,“你們留著自己吃吧!”
“請張郎君收下!我阿耶阿孃說,張郎君辛辛苦苦帶我們堆肥,是為我們好!”
“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張川柏話未說完,漢子將綁著大鱉的草繩掛在驢身上,跑得風馳電掣。
好像背後有什麼追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