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和盧照鄰都知道張川柏真的懂,那麼皇帝召見,就是給他一個當眾證明自己的機會!

一個載入史冊的機會。

張川柏卻猶豫了,看看阿耶阿孃,又看看兄長。

要不要去長安?

長安遠還是太陽遠?

現場忽然沉默,傳旨的官員神色有些微妙,看向一旁的崔珏。

如果張川柏什麼都不懂,是偽造的神童……問題就大了。

揚州上下官員都被一個七八歲的小兒郎耍得團團轉?

皇帝接連兩次賞賜,也是被矇蔽?

傳聞中能通鬼神的江都令崔珏善解人意,體貼地說:“張三郎,你是不捨得家人嗎?”

張川柏點點頭,誠實地說:“我沒有去過那麼遠的地方,離開阿耶阿孃,我會想他們的。還有夫子,我答應樹林裡橡子成熟,給他做橡子涼粉……我還答應來叔父,每日都要習武,出遠門會不會荒廢武藝……”

越想越不捨。

張衍摸摸小三郎的頭:“皇恩浩蕩,召你面聖,是我們全家的榮耀。讓你大兄陪你一起去吧!你不用擔心我們。”

“阿耶,阿孃。”張川柏埋在阿孃懷裡,聞到熟悉的飯菜香。

暖暖的。

收了那麼多錢,不去都不行了吧?

那就去給好奇的滿朝文武甚至地表最強上一課?

想想還挺刺激的。

似乎只是一瞬間,就像過了很久,張川柏緩緩抬起頭,語氣堅定而驕傲:“感謝陛下隆恩,我可以面聖啦!”

其實還是很想去的。

那是多少人嚮往的長安!

而且包吃包住包交通。

哎呀呀!唯一的遺憾是,不能帶著全家一起去!

聽張川柏同意去,傳旨的官員鬆了一口氣……任務順利完成。

這一次,張家沒有像上次那樣載著賞賜繞街炫耀。

主要是銅錢金光閃閃,怕亮瞎人的眼。

也不想再刺激別人。

他們低調地從縣府將三萬錢運回家。

有了這些錢,張川柏可以嘗試很多發明……

畢竟搞科研和道士煉丹一樣,都是很費錢的,最好有金主支援。

張川柏現在心裡想的,就是改進榨油技術。

柴米油鹽,油是第三位……這也算改良農業生產生活技術吧?

張家不想炫耀,可皇帝再次嘉獎的訊息,還是風一般傳遍全城。

……

幾個穿著綢緞的少年坐在一起,議論紛紛:

“張川柏真的敢去?他不怕被當廷拆穿?”

“我也聽人說,農具都是他阿耶做的,書也是他阿耶編的。打造神童的名聲,就是為了騙朝廷嘉獎!”

一個十五歲左右的少年說:“我說句公道話。張三郎又不能未卜先知,怎麼知道皇帝會嘉獎他。但他無私分享新農具是實實在在的,今年揚州水稻增產也是實實在在的。”

“上官純!張大郎救了你的癩皮狗,你就幫他弟說話?!什麼神童?誰還不是神童?我三歲能認字、七歲能作詩,我炫耀了嗎?”

誰還不是神童啊!

驕傲什麼!

另一人擺擺手說:“你們別吵!如果張川柏真的懂呢?他是不是可以當官了?”

哇!

張川柏那麼小能當什麼官?

宦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