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42年4月。

一則訃告令朱常瀛陷入悲痛,慈聖宣文明肅貞壽端獻恭熹皇太后於二月九日午時崩逝,終年69歲!

皇祖母就這樣走了,尊諡曰孝定貞純欽仁端肅弼天祚聖皇后,與先帝合葬昭陵。

滿城素縞、舉國同哀,上諭天下宗室居喪三月。

年前,朱老七就知道老太后病重,但祖宗制度在,藩王不得入京,別說是他,便是老太后的親兒子潞王也不行。想去一見,也只能徒呼奈何。

宗廟內,朱老七披麻戴孝,跪在老太太靈位前。

還記得當初老太太在佛堂裡對著那人的畫像喃喃自語。朱老七不認為兩人有任何男女關係,那是愧疚。

張居正死後,老張家很慘,大兒子上吊,全家餓死十幾口子。

堂堂首輔,攝政王一般的人物,家中餘財區區萬餘兩,如果這都算貪,那天下也沒有清官了。

那是一個真正有一絲可能中興大明的人。

可惜了,被活活累死。

老朱家卸磨殺驢,這事幹的不地道。

老太后為了兒子順利掌權,坐視張居正耗費心血建立起來的制度崩塌,所謂黨羽被清除,可結果呢?

事實已經證明這是一步臭棋。

可反過來說,如果沒有老太后的支援,張居正也未必就是張居正了。

老太太,於大明有大功勞,而對於朱老七,除了親情之外還有救命之恩。若沒有老太太庇護,就以他這個臭脾氣,怕是早被鄭妖婦給弄死了。

這一回,朱老七是真傷了心,在宗廟裡窩了三天,整個人都憔悴了許多。

第四日,朱老七抱著臭兒子朱由檢坐在宗廟大殿裡。

大殿寂寂,別無他人。

小小的人兒也一身孝服卻在看著老爹咯咯傻笑。

“看見這些牌位了麼?按照歷史,老朱家走到你這一輩就到頭了。”

“你爺爺敗家,你大伯是個懦夫,你那個大堂哥是個木匠。”

“你爹我會顛沛流離,死在逃亡的路上。”

“你,或者你的弟弟可能會被立為亡國之君,在雲南被狗日的吳三桂用弓弦勒死。”

“但你爹我不同意,誰想咱爺們死,咱爺們就先弄死他。”

“日後,你特釀可要擦亮眼睛,凡事多動腦子,不要被那些敗類給忽悠了。”

“來,給你太奶奶磕頭,保大明國胙長久,保你長命百歲。”

臭兒子也不曉得老爹說的啥,哼哼唧唧,咿咿呀呀,在宗廟石板上亂爬。

看看老太后畫像,想想皇帝老子,低頭瞧瞧臭兒子。

朱老七有些頭疼,皇帝老子就是兒時被教育的太過了,滿腦子都是憤憤不平之意,搞不過就擺爛,明明有個聰明的腦子卻用在了歪門邪道上。

不得不說,老太太在教育子女上不合格,大兒子擺爛,二兒子不幹人事,就沒有一個省心的。

皇室教育,老朱家就沒玩明白過。

也不止老朱家,翻開歷史往前看,老趙家老李家老劉家也沒玩明白過。

朱老七窩在宗廟幾日,考慮最多的就是這個問題。所謂的三百年定律到底能不能破解?

並非無解。

幾百年之後,當下的列強也還是有國王的,甚至一些貴族頭銜也沒有消失。尼德蘭、不列顛、板牙葡萄牙,人家的國王頭銜就延續了下來,而且老百姓也活的蠻好,比之世界上的絕大多數國家都要好。

反觀那些沒有國王的國家老百姓的生活反倒不如人家。

徹底的變革就代表徹底的摧毀重建,代價太特釀的大了。持續的變革與妥協,才能繼承祖輩們留下的遺產。

但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