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海參崴臺吉(第3/4頁)
章節報錯
食,真個是茹毛飲血,毫無貶低。
他們不通建築,捆綁樹枝,利用動物毛皮圍帳而居;也不懂耕種,偶爾撿拾林中果實為食。
其人矮小多毛,顴骨突出眼窩凹陷,瓊面紋身,以熊為山靈,言語怪異,與主大陸各族全然不同。
總之,與苦兀人相比,主大陸任何一族都是文明人,就顯得格格不入。
好在瀛州人見得多了,南洋偏僻島嶼上從不缺少此類人,倒也不視其為怪物,但若將其以正常人類來對待,也確實難為人。
兩人一番商議,便將此事定了下來。
自此,永明城不藏也不裝了,發動人力加高城牆,挖掘塹壕。
山林中到處都是高大筆直樹木,建設城池房屋可比南洋要方便多了,甚至大明內陸都沒辦法與之相比。
火炮也從庫房裡拉了出來,吊裝至城頭。
這期間,馬時楠先後兩次出海,拔除了永明半島對岸臣服於建州的幾個部落,能帶走的就帶走,不能帶走的摧毀,而後將村寨付之一炬。
防禦也有主動防禦被動防禦一說,馬時楠忍了這許久,如今終於可以毫無顧忌的用兵,這自然是閒不住的。而這樣做,也是永明防禦作戰的現實需求。
沒了據點,毫無疑問是對建州威信以及補給線路的嚴重打擊。
七月初二,各族齊聚永明城。
十二部族薩滿盛裝登臺,殺熊祭天,歃血為盟,共推永明城主馬時楠為臺吉,統帥諸部。
部落之王,就這般隨意的誕生了。
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幾百人就稱王的大有人在。如果在大明,這是不可想象的,但在北疆這種偏僻地方,能夠聚攏將近五千人口,就極為難得。
十二部落有人口1700。
永明城有漢民2200,北疆散民300,透過各種途徑得來的軍眷200。
這個人口規模,極北無敵,稱臺吉有什麼不可以?
效仿南洋制度,永明城也成立議事會,十二部落各推舉一人,永明城推舉十六人,柳敬開為議長,負責主持會議,處理政務。
設民團,初期招募60名善騎射土著壯丁從軍,編制上隸屬騎兵一營,不過卻是單獨成連,負責偵查刺探,日常巡邏。
幾日後,三艘大福拔錨起航,載著800移民以及各類物資前往鯨尾。
“珍重!”
一聲道別,柳敬開登上大福,離開永明城。
這是他曾經奮鬥過的地方,為了打通商道耗費無數心血。今日之後,又將不得不在苦兀島從頭開始,心中的苦澀同不甘又有幾人能夠體會?
馬時楠卻沒有時間悲傷春秋,每日巡視城池,務求將防禦做到盡善盡美。
不得不承認,自封臺吉,這一步看來是走對了。
原本,雖然有土人依附過來,但同漢民卻涇渭分明,你是你我是我,少有接觸。事實上為了減少麻煩避免衝突,永明城對土漢施行的也是分而治之。
,!
但現在卻不同了,土人對於永明城的熱情似乎一下子高了起來。同樣給工錢,現在幹活就快多了。
以胡爾巴為首的十幾位老族長,對於營建城池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組織人工,監督進度,頻繁彙報。尤其老胡爾巴,大半身子入土的年紀,竟似年輕了十幾歲。
嗯,也可能是有了官職以及在城內有了棟房子的緣故。
永明堡內土地有限,但還是擠出來數間分給這些將馬時楠送上臺吉位置的人,美其名曰“封賞”。
當地沒有貴族,那就創造貴族,做永明城的官拿永明城的俸祿為永明城幹活,別管地盤大小別管是不是草臺班子,事實證明有了權威這些沒頭蒼蠅才能行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