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計是好的,但究竟能否達成,還是要看實力夠不夠硬!

相隔兩日,瀛州駐淡馬錫艦隊拔錨起航。

賀承志之所以遲遲不出兵,就是為了集合隊伍,整軍備戰,待準備好了,方才見的老阿曼。

艦隊編制26艘,分前後兩個梯隊。

第一梯隊戰船18艘,含護衛艦6艘,武裝商船8艘,巡邏艇4艘。

第二梯隊戰船8艘,全數驅逐艦。

所謂巡邏艇、護衛艦、驅逐艦,區別在於火炮數量,10門以下稱巡邏,40門以下稱護衛,40門以上稱驅逐。據傳這種稱撥出自瀛王之口,上行下效,漸成習慣。

此役,淡馬錫駐軍可以說傾巢出動,老窩只留下300駐軍,另有600民兵協防。

艦隊駛出淡馬錫海峽,轉入馬六甲水道,站在船舷向馬六甲半島瞭望,盡是良田沃野,稻浪起起伏伏,令人心生覬覦。

說來,賀承志不止一次向瀛王打報告,遠交近攻,把柔佛滅了,佔領這片沃土,但提案毫無意外都被瀛王給否了,並且嚴厲警告他不要深陷內陸亂戰。

賀大提督不敢違令,但其實內心多多少少還是有些想法的,瀛州確實在南洋佔領了大片領土,而且還在以極速擴張,但皆不是膏腴之地,人口稀稀拉拉,土地近乎原始,百里無人煙那是一點也不誇張。而馬六甲半島、蘇門答臘、爪哇三地卻正好相反,人口稠密、土地肥沃、其土地開墾灌溉皆不遜於大明。

過寶山而不入,委實心癢難耐。

淡馬錫至柔佛國都三百里海路,由於風向不順,航行兩日夜方才抵達附近水域。

彼時午後方過,碧空如洗,驕陽似火,目之極盡處,帆影重重,船隻輪廓若隱若現,在熾烈光線下扭曲變幻。

前鋒指揮鄧通放下望遠鏡,雙眉緊鎖,心生疑惑。

訊息走漏不意外,淡馬錫艦隊集合備戰需要一個過程,而亞齊海軍指揮官但凡有點腦子,也不會放鬆對淡馬錫方向的戒備,但亞齊海軍竟然抽調兩百餘艘戰船迎戰,還是令鄧通倍感壓力。

說起亞齊同瀛州之關係,原本尚算融洽,但自從淡馬錫設立之後,亞齊國王薩拉丁對瀛州態度為之大變,阻撓柔佛為淡馬錫提供補給,資助海盜襲擊瀛州移民點,拉攏威脅同瀛州合作的土著王公,提高對大明商人的關稅甚至因為淡馬錫的存在而緩和了同馬六甲葡人的關係。

巧合的是在朱常瀛收回香山澳管治權不久之後,亞齊就興兵攻打柔佛,讓人不得不懷疑其中存在著某種關聯。

不論如何,一個強大的亞齊是瀛州不願看到的,而倒向亞齊的柔佛更不能夠令人接受,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一個。

,!

戰爭!

“單列戰列線,緩緩接敵!”

命令下達,鄧通再次舉起望遠鏡,觀察敵情。

20裡,10裡,敵軍動了!

敵軍旗艦旗幟搖擺,60幾艘小型戰船在廣闊海面上分散開來,揚帆衝向本陣。

而此刻鄧通也終於看清敵軍旗艦上的旗幟,心中不由暗罵一句p,太特釀的晦氣,敵軍指揮官竟然是亞齊海軍上將馬萊·哈亞蒂那個瘋婆子!

說起亞齊海軍,不得不說國王薩拉丁是一位雄主,這貨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派遣人員去奧斯曼求學,包括並不限於經學、數學、船隻建造、軍隊編制、軍事指揮等等。可以說,他要效仿奧斯曼,建立一個強大的政教合一帝國。

為此,這廝在20幾年前就成立了一座海軍軍事學院,專門培養海軍軍官。

說起來丟人,至今為止,我大明也沒有一個專職的軍事培訓機構。不說結果,只論見識,薩拉丁不知要甩我大明皇帝幾條街!

海軍上將,就是亞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