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圍耕種有數量可觀的農田。

如此來看,此地確實是土著伏擊瀛州軍的最好地點。

戰鬥在山嶺密林中率先打響,應該是番兵打亂了土著埋伏。

“戒備!”

山林有埋伏,那身後呢?這土著比山中的猴子還要敏捷,也不需要戰爭輜重,還是小心為妙。

短暫的接觸,番兵敗退,其實不是敗退,這是楊祖定下的毒計,令那些番兵詐敗把敵人吸引過來。

英勇無畏的土著果然很猛,嗷嗷叫著衝了過來,氣勢雄壯!

萬長祚的手在顫抖,眼神慌亂,朱常瀛能看出來,這貨正在極力控制自己的恐懼。

恐懼是正常的,熬過這一關,意義重大。

相距不足百米時,槍響!

右手邊有六十名火銃手,三十人一列,一次齊射便有七八個土著倒下,緊接著又一輪齊射,倒下的人更多。

而土著的弓箭砸在盔甲上叮噹作響,卻也只能勉強留下一個米粒大小的凹陷。

這是時代的差距,弱者的苦難。

眼見左翼沒有敵軍行跡,楊祖又調一隊火銃手支援右翼。

三輪齊射過後,則為自由射擊,跪立裝彈,站立擊發。

長槍手手握三米長槍,不需要少林棍法也不需要楊家槍,兩列交錯弓步站立,有衝上來的,長槍陣伺候,一身一縮,人命嗚呼。

,!

嗷嗷怪叫的土著勇士奮勇爭先,前赴後繼,隨著距離逐漸拉近,傷亡劇增。

當臨近三十米時,已是一片一片的倒地。

朱常瀛向老表解釋。

“五十米是一條生死線,五十米之外,用鉛彈,五十米之內,用霰彈。一丈為三米,而霰彈,就是更小的鉛彈包在一起,一個彈殼裝8粒,可以覆蓋一米範圍。”

萬長祚手中也握著一把手銃。還在澎湖時朱常瀛就送了他一把,稱‘燧發槍’,不用火繩。配備的子彈也很特殊,瀛州軍稱之為‘紙殼彈’,彈藥一體,不需要分別裝填。

後來又送了他一把長管火銃。那頭鹿,就是用長火銃幹掉的。

一長一短,萬大公子愛不釋手。

難怪朱老七如此鎮定,當看到這樣近乎於單方面屠殺時,萬長祚懸空的心也終於放下,就感覺似乎也沒什麼可怕的,甚至有一種嗜血的衝動,也想衝過去放幾槍。

兇猛的攻勢戛然而止,第一次體驗集火的土著勇士放棄尊嚴放棄勇氣,轉身開始逃竄。

其實再努努力,他們還是有機肉搏的,然而可惜。可即便肉搏,他們的刀槍也無法刺穿鎧甲,而他們赤裸的胸膛卻會被輕而易舉的洞穿。

萬大公子不知道,新大陸的土著就是這樣被消滅的,朱常瀛只不過在拾人牙慧。

曾有一段時間,朱常瀛很為自己看過的某些電視劇所產生的激情而羞愧。所謂江湖高手的長劍根本無法破防一具精良鎧甲,也沒有什麼功夫可以躲避槍彈。

電影裡,弱者可以憑藉勇敢同無畏戰勝強者。

但現實,弱者就是弱者,捱揍沒脾氣。

楊祖並沒有下令追擊,直至土著遁入山林,槍聲才停下來。

這是明智的,一個瀛州士兵的裝備重達25斤,而土著則近乎於光著屁股,追什麼啊。

短暫休整,楊祖沒有去理會那些死亡或者受傷的土著,而是下令繼續向前推進,直奔貓羅社。

這是土著輔兵收割的時刻,人頭、戰利品,攝人心魄的歡呼聲。

:()重鑄山河,大明瀛帝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