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土地拍賣(第2/3頁)
章節報錯
餘下來的也就沒什麼了,也就那一片工坊區需要處理。
這片工坊區將近18萬平方米,本就沒打算長久,所以建築相當簡陋,也就能遮風擋雨。
經討論,澎湖議政會全體成員一致認為應將其改為居民區,城內有工坊不像話。
朱常瀛從善如流,抓營繕司人員商議了幾日,拿出一份規劃圖紙。
扣除規劃的道路同市政面積之外,將剩餘土地劃分以15米x12米為單位的長方格,剛好600份。
關於定價,這就難了,很混亂。
瀛州的農業用地到目前為止都是在免費贈送,從大明拉人回來就各種分。商業用地最開始也是免費贈送,為了吸引商人落腳嘛。
所以瀛州的土地並不值錢。
但自今年起,澎湖商業用地則由贈轉賣,這是供需關係決定的,當眾多商人因為爭奪一塊好地皮而願意付費時,朱常瀛就意識到澎湖的轉機到了。
是以開創了一個新玩法,土地拍賣!
第一塊臨近泊位的300平米地皮,拍出了18兩價格,王府同澎湖縣四六分賬。
自此而後就一發不可收拾,想要拿取商業用地者本月報名,下月拍賣,澎湖縣營繕署主持拍賣,王府同督諫院派員監督。
,!
這很合理,因為整個瀛州名義上都是朱老七的,是他將大明人帶到這裡生根發芽,勸農興產。
嚴格來說這屬於私人行為,朱常瀛將土地轉讓他人而已。
但為了刺激官員積極性,這個土地拍賣所得是一定要分給地方大頭的,而為了防止官員利用土地徇私納賄,也就只能聯合監督。
為此,王府專門起草了一份《商業土地拍賣法規》,在澎湖施行。
類似的法規條例,操守規範,朱常瀛頒佈不止一個,為的就是能儘量有法可依,而減少官員近乎無限的權力,或許某一日,將有一部正式法典能夠整合頒佈。
《大明律》、《大明會典》、《問刑條例》是朝廷的根本大法。
但在朱常瀛看來,還是太過粗糙,且不說合理與否,就有很多還自相沖突。比如對官員的懲罰力度,《大明律》之規定已經形如放屁了。
而地方性法規更加混亂,就比如有關海貿,福建有《海禁便宜》,廣東有《海道禁約》。
目的竟然是為了籌集地方軍餉,而規定則不忍觀看,但凡有點文化見識的後世人看了都會產生一種便秘的衝動。
話說回來,一番估算,內城土地均價現時為6分銀每平米,依地段不同略有高低,朱常瀛劃定的長方格面積180平米,遂每格定價10兩,這是起拍價。
朱常瀛將拍賣章程交到澎湖營繕署署長手裡。
“張貼公告,看看報名的有多少,然後再議。”
澎湖有多少人口,這是一個謎。
享有土地落有戶籍的3萬多,但據粗略核算,澎湖城就常駐有近3萬人口,流動人口太多。
海商起座庫房,就會有十幾人長久居住下來;一艘商船靠岸,起碼要有50人以上,而在澎湖灣內的泊船,保持在百五十艘以上。
究竟有多少人有興趣購買,朱常瀛也說不準,就慢慢來吧,橫豎也不著急。
營繕署署長躊躇了片刻,很為難的說道,“殿下,臣不敢隱瞞,許多公職人員都跑來問,若是這般拍賣,怕是公職人員就難了。”
朱常瀛眉毛一挑,問道,“這麼火爆?外城不是又規劃出一條街麼,為甚非要擠在城內?”
“這個”
朱常瀛擺了擺手。
“好了,你也不需說了,不就是內城周邊房價一直在上漲麼。那就這樣,600塊地皮一分為二,半數公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