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丟不行啊,因為他們的財產女人都被充餉,留他們活著,這不是在佔婆國內留下敵視瀛州軍的隱患了麼。

帕尼提的來臨,對穩定軍心民心還是有作用的。

當老國王走下戰船,踩著奴隸登上戰象時,前來迎接的軍民爆發出熱烈的歡呼聲,整個小城陷入亢奮之中。

朱常瀛也坐上了一頭戰象,座椅豪華如神龕,人嵌在裡邊宛如神靈。走到哪裡,人群就跪到哪裡,朱常瀛發誓,大明皇帝出行也沒有這樣的排場。

帕尼提的臨時行宮為一座寺廟,當踏入行宮之後,老國王強撐的身形瞬間萎頓,由人攙扶著同朱常瀛並肩而坐。

房中7人陪坐,僧侶、文武官員,無一不是面色愁苦,即便朱常瀛的到來,也沒有改變這些人對戰爭的悲觀預測。

一名中年武將名‘波阿’,帕尼提的弟弟,為前線統帥。

經由他的敘述,一場近乎於種族滅絕般的戰爭終於在朱常瀛面前揭開面紗。

整個華英府有17個部落式小城鎮,有一半分佈在雨林中,道路艱險,生存環境惡劣,這也是中南半島一直以來沒能形成統一國度的原因。

而外來強者征服這片土地容易,但要構建強有力的統治,也幾乎不可能,除非將人都殺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但顯然,做到後者更加不容易,要付出無比慘重的代價。

然而阮氏就這樣做了,一點一點的拔除,而後清理人口,改土歸流,現下只餘8個小城鎮在苟延殘喘。可見阮氏籌謀良久,謀劃之深。

阮氏不需要佔婆人口,其做法實際上同朱常瀛頗為類似,更注重於轉移本國人口。

只不過朱常瀛見識多,有大把的地方可以選擇,優先那些人口稀少抵抗微弱的地方,而阮氏則沒的選,只能選擇佔婆。

安南有多少人口?

成祖當年征服安南,設立交趾布政使司,設15府36州200餘縣,這樣的設定自然同人口產出有關,也足見其人口之多。粗略估計,阮氏當有人口60幾萬,而鄭氏當有人口300萬上下。

以當下的生產力而言,安南人口趨近於飽和。

可以說,阮氏找到了一條轉移國內矛盾,增強實力的正確途徑,而透過大興商貿,吸引華、日、葡商,又進一步增強實力。

然而搞笑的是,在阮氏地盤上交易的大宗貨物,竟然是大明造。

以至於朱常瀛頗有一種錯覺,彷彿回到了前世那個時代,某國打壓華商,而華商則選擇越南轉移出口,只不過當下卻是大明自作孽,自己把自己關了起來,便宜了周邊不知多少小國。

然而瀛州的建立卻改變了這種格局,非但一步一步把本應屬於自己的東西搶了回來,而且還更進一步,正在構建整個東亞貿易環。

只要這個環構建完成,再造大明就不是夢。

都是為了生存,阮氏的良藥就是在侵吞瀛州的利益,不可容忍!

朱常瀛問波阿,“如今佔婆軍有多少可戰之士,而阮軍究竟有多少人?”

波阿慚愧道,“我軍僅剩8千,而阮軍約有5萬。”

朱常瀛愕然,“先前有軍5千,後又增援2萬,短短數日,何故慘敗如此?”

波阿嘆息道,“阿雲巴社求援,我軍前去營救,不小心中了埋伏,損失3千人。之後連戰三陣,皆不敵。而逃兵最多,頭人帶領部族趁夜散去,無可阻止。”

朱常瀛很鬱悶,佔婆這個小弟比琉球還不如,那些所謂的兵朱常瀛一走一過也見識過,一頭領帶著幾十披甲士,披甲士之下又有幾倍數量只穿著褲頭,拿著長矛的普通士兵。

貴賤有別,等級分明,這樣的軍隊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