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廷前奏對(第2/3頁)
章節報錯
帝微微撇嘴。
“你會不知道?那老七一定知道。朕告訴你,漕糧年輸400萬石,而浙江漕糧定額63萬石,老七敢接下這個差事麼?”
原來是這個事,楊家春默默算計了一下。
“奴婢斗膽,瀛王府名下船隊可接下這個差事。”
“倘若有漂沒呢?”
“殿下定下的規矩,凡船隊接下的差事,若有損失,原價賠付。是以若有漂沒,瀛王府當補回損失。”
“那火耗怎麼算?”
這火耗,指的就是運勢成本,譬如浙江漕糧63萬石入京,且不說要運抵運河渡口,單單沿著運河北上,就要換船四次,而每一次換船,都要動用無數人力物力,沿途又要有官軍護送,而且河道較窄風力又弱,需要的漿手縴夫不知凡幾,就還有船隻,漕船4千艘,每年都要報廢1/4,新造1/4。
所有這些,都是官府掌控,貪汙自然比之州府還要嚴重。可以說,整個漕運史就是一部貪汙史。
總之,這個漕運被朱常瀛貶低的不值一文。
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楊家春頗為犯難,思考了好一會兒,方才回答。
“單以海運運費來核算,百取一,浙江需額外出糧6萬3千石,再無其他火耗!”
萬曆皇帝又不知該說什麼才好了,默然良久,才問道,“你可知漕運耗費多少?”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皇爺爺恕罪,奴婢不知。”
“戶部報賬,需耗費糧26萬石!而這些耗用,都要從浙江百姓頭上來出!朕問你,你之前所說可是老七的意思?”
“回皇爺爺,奴婢不敢妄言,殿下所定福建市舶司稅法,北上輸糧免稅,而船隊所定運費,即為百中取一,而浙江又近京師數百里,是以奴婢方才敢如此說。”
對於朱老七的經濟之道,萬曆皇帝沒有理由不相信,這麼多年樁樁件件都擺在眼前呢。
這個兒子,論搞錢,那是天下第一。
萬曆皇帝舉棋不定,能省下20萬石糧食,對浙江百姓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但後遺症很嚴重,有多少人靠著漕運吃飯呢,沒了生計,豈不是要造反?
還有朝中的官員,又會爭吵不休。
想了想,萬曆皇帝最終還是把這個方案丟在腦後。
“老七在奏本中言說,寧波、上海、板橋開海,可獲利百萬,這從何說起?”
“回皇爺爺,還有廣州。”
“嗯,你繼續說!”
“殿下言說,六省各設市舶司,利莫大焉!
其一,運稅以裡計,貨輸各省,稅票可互相印證,可減少偷逃稅款。
其二,佛山之鐵、福建之茶、浙江之絲、蘇杭之綢、松江之布、貨通南北,繳稅之後,商賈收益尤大過河運,是以販貨者愈多,漸次以往,貨價則低,百姓也可得實惠。就比如當下,福建輸入京師茶葉大增,以致茶價降低些許。
其三,市舶司所在,必為繁榮之所,以島設城,啟徵商稅,取締優免,逃無可逃,則一城之商稅堪比一府!
由此三點,是以開海可增百萬!”
萬曆皇帝凝視楊家春,忽的湧現一個荒唐念頭,若這廝去做戶部尚書,會不會比當下的這個要強,這奴才敘述條理分明,有理有據,老七是怎麼調教出來的?
萬曆皇帝又問道,“你可知運河有8大鈔關?”
“奴婢知曉!”
“那好,8大鈔關年入近40萬兩,若貨走海運,鈔關豈不是形同虛設?”
“回皇爺爺,奴婢斗膽相問,每年整修河道需花費幾何?”
萬曆皇帝頓了頓,沉聲道,“120萬兩!”
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