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執事很仗義,寫了封信給他,並派船把他送去蒂多蕾島上的榮昌城。

路上,吳元盛想明白了,那位執事聽到金礦兩個字眼睛都要瞪出來,就好像同‘仗義’無關。

抵達榮昌城,吳元盛看到滿城盡是大明人,並見到了商行大掌櫃,沈興。

然而這位大掌櫃卻告訴他一個十分悲催的訊息,他剛剛同荷蘭簽訂一份協議,而蘇加班那慘劇卻發生在協議簽訂之前。

雖然他也很想敲碎紅毛夷的狗頭,但沈興表示他有權力簽訂協議卻沒有權力撕毀協議,於是吳元盛又拿到了一封引薦信,最終輾轉來至澎湖。

吳元盛雖是大老粗,但好歹如今也是富貴人,有些見識。

他這樣的身份怎可能有資格見王呢,大明的王可不是南洋有個村莊便稱王的土酋。

唯一的解釋,只能是西婆羅洲的金礦!

當朱常瀛見到這位身量不高但卻一身腱子肉的潮州漢子時,便覺此人閃閃放光。

“吳元盛,你安心,你的那些鄉黨只要還活著,本王都會將他們救回來。”

“草民謝過殿下!草民祝殿下大婚琴瑟和鳴,百年永好。”

看著吳元盛略顯笨拙的行禮,朱常瀛微微一笑。

“沈興信中說西婆羅洲富有金礦,你瞭解多少,不妨同本王詳細說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好,就說蘇加班那近佐,便開礦有4處。草民經營的這處礦場,有兄弟近200人,可年產黃金6000多兩,其他兩處想必也相差不大。

草民聽說,在蘇加班那以北有個叫東萬律的地方,經營礦場者更多。”

聽到這個數字,朱常瀛雙眼中的貪婪之火幾乎要噴薄而出。

皇帝老子每年入庫的黃金也就兩千多兩,而整個大明的黃金年產最多也就三萬兩。

大明雖大,但金銀銅這等貴金屬產量卻嚴重不足,貧礦啊,工作量大產出又少。

而這個鳥不拉屎的小地方,一年所產便是整個大明一半的產量,妥妥的富礦!

若吳元盛所說屬實,將那個東萬律也算進來,豈不是超過了大明黃金年產量?

這個值得擁有!

朱常瀛思考了片刻,繼續問道。

“200人年產金6000兩,工錢怎麼算,成本幾何,土酋同你各自能拿多少?”

吳元盛雖奇怪於瀛王問這個幹嘛,但還是老老實實的回答。

“算起來,每人年賺4至5兩金,這是工錢,年底還會有一些份子,有幾個幫襯的兄弟更要厚待,再有就是工具器材,吃喝住用,一年大概需要花費2000兩金,草民年得黃金400兩上下,土酋可得3600兩。”

“也就是說,土酋要拿走六成的金子?”

“呃,正是,不過土酋也需要上下分潤,一年所得應該同草民差不多。”

“這個蘇加班那有多少戶人口?”

“草民也沒有仔細算過,大概有四五百戶吧。”

“蘇加班那隸屬於誰?或者說向哪國朝貢?”

吳元盛想了想,說道。

“這也說不清楚,土酋自稱蘇丹,有時向萬丹國朝貢,有時又向柔佛國獻禮,但草民從未見有國派遣官員來過。”

“西婆羅洲,你知道的,有多少我大明人?”

“呃,草民知曉的,約略有千五百多人,但肯定不只這個數。”

朱常瀛微微點頭,笑道,“吃過喜酒,你便返回潮州,還能募集到礦工麼?”

吳元盛神情一動,“能!”

吳元盛走後,朱常瀛再次看過沈興書信,又看過南洋商行貿易版圖。

就發現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