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下野(第2/3頁)
章節報錯
一旁的大臣王大人站出來,義正言辭地說道:“胡大人,你莫要在此狡辯。你主政陝西多年,早該對境內情形瞭若指掌,怎可將責任推諉於他人?如今陝西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民不聊生,你難辭其咎。”
胡廷宴抬頭,看向王大人,反駁道:“王大人,您身處朝堂,怎知地方之艱難?那流民如潮水般湧來,我雖有心應對,可兵力不足,糧草也難以籌集,嶽和聲又不肯協同,臣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這時,李將軍站了出來,聲如洪鐘:“胡大人,你身為巡撫,守土有責。兵力不足,你為何不早早向朝廷請援?糧草難籌,你可曾想過其他辦法?莫要拿這些藉口來搪塞陛下與諸位大臣。”
胡廷宴額頭上豆大的汗珠滾落,他又轉向皇帝,苦苦哀求:“陛下,臣知錯了,臣願戴罪立功,再赴陝西,定將局勢挽回。”
然而,皇帝冷哼一聲:“哼,你已錯失太多時機,如今陝西已被你折騰得不成樣子,朝廷怎還能信你?朕決定革職罷黜你,以儆效尤。”
胡廷宴如遭雷擊,癱倒在地,口中喃喃:“陛下,陛下開恩啊……”
皇宮的大殿內,氣氛凝重得讓人窒息。
皇帝滿臉憂慮,對著朝堂上的眾臣說道:“陝西局勢糜爛至此,如不速派能臣前往整治,恐生大禍。朕意已決,任命劉廣生為陝西巡撫,令其即刻赴任,務必穩定局勢。”
劉廣生出列,單膝跪地,神色堅毅:“陛下聖恩,臣定當全力以赴,雖肝腦塗地,亦要為陛下分憂,為百姓謀福,絕不辜負陛下的信任。”
一旁的老臣陳大人微微皺眉,上前一步說道:“陛下,劉大人雖有忠心,但陝西之患積重難返,此去可謂荊棘滿途,僅靠劉大人一人之力,恐難成事。臣以為,還需多派賢能輔佐。”
皇帝微微點頭:“陳大人所言甚是。朕已思量,著張夢鯨赴延綏接任巡撫之職,與劉廣生協同應對。此二人皆有才幹,朕望他們能挽狂瀾於既倒。”
張夢鯨也趕忙跪地領命:“陛下,臣必不負重託,定將延綏治理妥當,與劉大人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朝堂之下,眾臣們竊竊私語。一位年輕的官員輕聲對身旁的同僚說:“這劉廣生和張夢鯨可算是接了個燙手山芋,陝西和延綏的局面如此糟糕,他們真能行嗎?”
那同僚嘆口氣道:“難啊,但如今也只有寄希望於他們二人了。若他們也無法扭轉乾坤,這陝西乃至整個西北怕都要陷入萬劫不復之地。”
劉廣生回到家中,妻子滿臉擔憂地迎上來:“相公,你此去陝西,面對那般亂局,叫我如何放心得下?”
劉廣生握住妻子的手,安慰道:“夫人,我身為臣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如今陝西百姓受苦,我怎能袖手旁觀?此乃我之使命,縱有千難萬險,我亦要前往。”
而在張夢鯨的府上,好友前來拜訪,憂心忡忡地說:“夢鯨兄,延綏那可是個是非之地,前任嶽和聲都未能處理好諸多事宜,你這一去,可得千萬小心。”
張夢鯨目光堅定:“兄臺不必擔憂,我既受皇命,便已將生死置之度外。我定會仔細勘察當地情形,整軍經武,安撫百姓,定要讓延綏恢復安寧。”
在赴任的途中,劉廣生和張夢鯨相遇。劉廣生率先開口:“張大人,此次你我肩負重任,陝西與延綏唇齒相依,你我當緊密合作,互通有無。”
張夢鯨點頭稱是:“劉大人所言極是。我觀延綏之亂,流民雖多,但亦有不少是被奸人蠱惑。我欲先從整頓吏治入手,嚴懲貪官汙吏,再設法安置流民。劉大人在陝西可有良策?”
劉廣生沉思片刻,說道:“我亦有此想法。陝西之地,需先穩定治安,我打算調配兵力,對匪患進行清剿。同時,開倉放糧,救濟災民,讓百姓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