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撥付(第2/3頁)
章節報錯
武藝比試過後,便是對家族背景的審查。
吳甡坐在一旁的桌案前,桌案上堆滿了宗卷,紙張在風中微微翻動。他仔細查閱著每一位候選士兵的宗卷,眼神專注而犀利。
一名士兵被帶到面前,吳甡問道:“你家中可有何人在朝為官?有無作奸犯科之記錄?”
士兵恭敬地回答:“大人,小人全家皆為良民,家中無人在朝為官,亦從未有違法之事。”
吳甡審視著他的眼睛,試圖從中發現一絲端倪,片刻後才揮手讓其退下。
在選拔間隙,士兵們也在私下低聲交談。
一名經驗豐富的老兵咂咂嘴說:“此次去陝西押送賑災銀,那可是個要命的活兒。聽說陝西那邊亂得像一鍋粥,災民餓得紅了眼,盜匪更是成群結隊。這一路上,咱們得提著腦袋走路。”
旁邊一名年輕計程車兵不禁嚥了咽口水,眼神中帶著一絲恐懼:“老大哥,您這麼一說,我這心裡就發慌。我家中還有老母親要奉養,可不能有個閃失啊。”
老兵拍了拍他的肩膀,嘆口氣道:“咱身為禁軍,吃著朝廷的糧,這種時候不去也說不過去。雖說危險,但這也是為了救那陝西的萬千百姓。
咱們在京城,有吃有穿,可不能眼睜睜看著同胞餓死。而且,大人說了,只要平安歸來,朝廷定會重賞,說不定還能給家中老小掙個誥命,光宗耀祖呢。”
又有一名士兵接話道:“這陝西的災荒鬧得這麼大,也不知道朝廷為啥不早點想辦法。
咱這一去,要是能讓百姓熬過這一關,說不定以後史書上還能記咱們一筆。再者,大人如此重視此次押送,親自選拔,還安排得這般周全,跟著大人,心裡也踏實些。”
眾人聽了,默默點頭,心中雖有擔憂,但也多了幾分堅定。
吳甡的兒子聽聞父親要前往陝西賑災,且親自押送物資,心中十分擔憂。
前來勸阻:“父親,陝西那般危險,您為何要親自前往?這押送之事,交給他人便是。”
吳甡嚴厲地看著兒子:“吾兒,為父身為御史,受朝廷之恩,當為百姓謀福。此時陝西百姓處於水火之中,為父怎能退縮?”
崇禎皇帝對此次賑災事宜亦是極為關注,他在御書房召見了吳甡。
吳甡進宮途中,只見皇宮內的宮牆高聳,透著一股壓抑的威嚴。
御花園中的草木在寒冬中凋零,更添幾分蕭瑟。
踏入御書房,崇禎帝正站在一幅大明疆域圖前,眉頭深鎖,似在思索著什麼。
見吳甡到來,崇禎轉身,眼神中帶著期許與憂慮:“吳愛卿,此次陝西賑災,關乎我大明之根基,你可有把握?”
吳甡趕忙跪下,行禮道:“陛下聖恩,臣定當竭盡全力,不負陛下所託。臣已在籌備押送隊伍,從禁軍中挑選精銳,必保賑災物資安全抵達陝西。”
崇禎微微點頭:“愛卿做事,朕向來放心。只是這一路艱難險阻,你需多加小心,若遇任何困難,可速報朕知。”
吳甡叩首道:“陛下關懷,臣銘記於心。”
為了確保萬無一失,吳甡又召集了幾位經驗豐富的將領和謀士,在府中商討押送路線。
書房內,眾人圍坐於桌旁,燭光搖曳。一位將領率先開口:“大人,依末將之見,走官道雖路程稍遠,但相對安全,沿途有驛站可供補給和休整。”
另一位謀士卻搖頭反對:“不可,如今盜匪猖獗,官道目標太大,容易被盯上。不如走一些小路...”
眾人圍繞著走官道還是小路爭論不休。
吳甡聽著眾人的意見,沉思良久後說道:“諸位莫要再爭,本官能理解各位的考量。但此次押送,我們既要避開盜匪,也得顧及物資轉運的便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