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漢禹今天會有怎樣的表現。他一直認為,軍人就是會打仗不怕死就行,文采無關緊要,今天就是走過場。

其他嘉賓也紛至沓來,與方丈大師和住持坐在一起,品著香茶,觀賞茂林寺有史以來難得的一次“殿試”。

三十六位參加比試的弟子各人自選一張書桌坐下,前面擺放著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以及一杯茂林寺自制的茗茶,由執事僧安排斟茶事宜,以醒目提神,不至於疲倦。

漢禹是揹著範團長贈予的匣槍而來的,不過,今天,他的槍裡面只裝了一發子彈。

趺坐之後,就開始默默的研墨鋪紙,不做言語。

方丈大師與住持耳語了幾句,又與省長使者等交流了一下,範團長也頻頻點頭。

範團長身邊護衛一聲急促的哨音響過,住持宣佈;

“測試開始。請方丈大師命題!”

方丈大師站起來,雙手在早課前面的黑板上展開一幅大字,上面寫著:

默書孫子兵法用間篇全文

看到這個題目,場內一片譁然,不僅參與比試的眾弟子譁然,範團長與省長使者也是嚇了一跳,因為,他們雖然也曾讀過孫子兵法,但是要想全文默寫下來,卻是完全不可能的。

,!

執事僧宣佈;

默寫全文,用時一個時辰。寫完而且無錯愕者為滿分為優,寫完大半者為良,一字不著著不可參加下一場比試。

不可交頭接耳

待執事僧說完,方丈大師站起來,補充了一句話:

“書寫完畢之後,在最後用三個大字寫清楚反間篇的精華所在,並且加註原文。這一過程做得好,也可以獲得良的評語。”

現場又是一片驚訝,只有漢禹一人沒有做聲,而是拿起毛筆,在硯臺上蘸滿墨汁,開始洋洋灑灑的寫作起來。

他其實沒有想到,今天的考題這麼簡單,因為他早就將先生贈送的孫子兵法 ,以及李衛公問對背誦的滾瓜爛熟,而且與聖人之書一樣,都寫的酣暢淋漓,這一次的測試, 就當是一次功課溫習吧。

範團長頗有意味的走過來,因為他對漢禹的武功極為推崇,今天也想看一下漢禹的文采,不看則已,一看不禁萬分驚訝,一手漂亮的顏體字,骨架豐滿,下筆卻洋洋灑灑,一字不易。

他一邊看,一邊回味自己讀過的孫子兵法。

孫子曰: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爭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將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

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故三軍之事,莫親於間,賞莫厚於間,事莫密於間。非聖智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間事未發,而先聞者,間與所告者皆死。

凡軍之所欲擊,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殺,必先知其守將,左右,謁者,門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間必索知之。

必索敵人之間來間我者,因而利之,導而舍之,故反間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鄉間、內間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間為誑事,可使告敵。因是而知之,故生間可使如期。五間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於反間,故反間不可不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