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出奇制勝(第1/2頁)
章節報錯
漢禹的話,引發了現場的一片騷動。
剛剛碰了軟釘子的省長使者站起來,想要發問,卻被範團長一下子拉到座位上。
漢禹繼續說;
“作戰最重要的就是糧草,人力,缺一不可,沒有充足的糧草,一切都是白費力氣。孔明每次出祁山,幾乎都是因糧草不濟而返回,結果是每一次都是功敗垂成。”
“其二 ,你看地圖,他每次的出征都是幾乎固定路線,四平八穩,這就讓曹魏有了充分的準備時間,可以儲備糧草,籌集兵力,每一次都會讓孔明陷入被動。”
“第三,……”
沒有等到漢禹說出來,省長使者終於忍不住了,馬上發問:
“你怎麼這麼看待諸葛孔明啊,他可是公認的良相,而且是軍政全才,如果不是他,劉玄德可早就不存在了。”
"可是 ,我也沒有否認孔明啊?孔明為齊地人氏,我認為他確為治國的良相,確為玄機妙策之士,我只是認為他並不是卓越的軍事統帥。"
眾人皆驚,諸葛亮被譽為智如神人,何以漢禹評價他不是"良將之才"?
省長使者聞聽此言,義憤稍平,悻悻然說:
“那麼以你的看法,或者你居於孔明的位置,應該怎麼出擊為好?”
漢禹沒有馬上作答,而是走到方丈大師面前,端起大師的茶杯,吹了吹上面的熱氣,一飲而盡,然後才走到地圖面前。
這一舉動,讓在場的人們忍俊不已,本來怒容滿面的使者也笑了起來,趕緊拿來一個茶杯斟滿茶,送到了漢禹面前,因為他感到這個孩子的可愛。
漢禹雙手合十,表示感謝。
然後他接著說:
“兵法雲: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以孔明四平八穩的出兵,只能是消耗國力,消耗兵士生命,所以,孔明去世不久,西蜀就滅亡了,這就是國力消耗太大,壯丁也大量消耗,導致曹魏進入蜀地卻兵力嚴重不足的結果。換個說法就是 ,六出祁山其實消耗的是西蜀自己,而不是曹魏。"
“漢禹, 你看應該怎麼出兵合適,你崇尚速戰速決,那麼以西蜀地勢人力,應該怎麼辦才是最合適的?”對漢禹一直頗為欣賞的範團長,開始感興趣了。
“那就是出子午谷直驅長安。”
“地勢不行啊,我去過那地方,山勢險峻,人煙稀少,不是用兵之地。”
“山勢險峻,曹魏也認為是無法出兵,而防備鬆懈,不是正好可出奇兵制勝嗎?人煙稀少,行軍自然就是機密,可正是用兵的好地方。”
“祁山的曹魏兵力如果乘虛出擊西蜀,西蜀豈不是首尾難顧!”
“既然出奇兵, 那麼在祁山方向佈設疑兵就是必然,藉此以險峻地形拖延與牽制曹魏主力腳步,主力出子午谷抵達長安交戰之後 ,可以積極出擊殲滅準備撤離的敵軍一部,截斷後路,或者拖住敵人增援的步伐,然後就是祁山的敵人集體投降,大局定矣。”
“倘若真的達到這個目的,你覺得這些投降計程車兵怎麼辦?項羽白起可是堅決不要降兵的。”範團長追問。
“曹魏士兵訓練有素,一旦投降即為我用,彼消我長,豈不是戰無不勝?”
“啊?這還了得啊,降兵萬不可用。”範團長和使者一疊聲的說。
“這有啥問題啊?我的感覺,兵是聽從將軍的,把投降的將軍高官厚祿安置好,也就是親而且厚,再把士兵分散我軍各部之中,逐步感化,那不就成了我們的自己人了嗎?”
他本來想說一下自己怎麼把土匪張瘸子變成鄰居李老大,把針鋒相對的洋傳教士查理變成自己徒弟過程的,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不敢苟同,不敢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