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在一邊禪坐,默默看漢禹在教李嘉財練大鵬展翅的動作。

李嘉財站了不到半盞茶的功夫,就開始全身左右搖晃,兩腿發軟,兩個肩膀再也承受不住兩臂的力量,一下子坐到了地上,說;

“廣朋啊,你這是什麼功夫,我的膀子幾乎快掉下來了,根本頂不住。”

看到李嘉財站無站相的樣子,而且兩隻手臂剛才像棍子一樣直來直去的甩動,現在又幹脆來了個屁股蹲,面無表情地說:

“漢禹,算了吧,嘉財能練到這樣,已經很不容易——沒有佛性,哪裡可能立地成佛啊———還是讓他回家後慢慢琢磨比較好,這種事情可是性急不得。”

漢禹倒是平心靜氣,心裡平靜如水,聽師傅這麼說,想了想也是有理,就給嘉財端來一碗水,讓他休息一下。

嘉財也是累了, 幾口喝了下去,然後說;

“廣朋,餓壞了,我們到哪裡吃飯點啊?”

師傅馬上說:

“茂林寺有規矩,不是化緣,是不許出寺的。我們這裡有大灶,有小灶,你是漢禹的家鄉人,又是同學,你們可以吃小灶去,我這就找值更僧討要飯牌去,吃飯的時候,漢禹你任你同學隨便點就行 ,厚待客人可茂林寺的規矩,你遵照客人的意思就行。”

漢禹入寺後,一直追隨師傅,可以說形影不離。師傅吃大灶,他也就跟著師傅吃大灶,從來沒有去過小灶。

他拿著師傅討要來的飯牌,帶著嘉財到了茂林寺的小灶。

小灶位置其實就在茂林寺的一角,小灶的門口有通道直通寺外,正連線著外面的大路。

而要從大路上的外面看起來 ,就是一個旅館加飯店。

其實,這也是茂林寺的一個賺錢門路,完全由俗家弟子經營,他們也不穿僧服,可以對外面的客人索要費用,而寺裡的僧人就餐只需寺裡的飯牌就可以。

這樣可以增加寺裡的收入, 補貼清苦的僧人們,又可以讓僧人藉機得到全面的營養,恰是心中有佛的體現,也就是實現不必拘於形式的內心向佛。

漢禹遞上飯牌,小灶的俗家弟子帶著二位來到菜譜前面,請嘉財與漢禹點菜。

不知道是剛才活動身體累了 ,還是一路走來餓極了,嘉財點的都是肉食:

肘子,醬豬頭肉,豬蹄膀,九轉大腸。

還加了一罈酒。

四個,全是大肉。

漢禹看到這個菜譜,為了體現茂林寺的待客之道,就又加了一個紅燒鯉魚,一個辣椒酸白菜,體現出魚肉搭配,葷素搭配。

茶水是茂林寺自己製作的野山茶,漢禹早就喝的慣常 ,就點了兩大壺,分別二人飲用。

卻不知,小灶的飯菜卻是非常可觀的,每一個菜的分量都足有二斤重,而且都是用小盆上桌,而不是盤子盛著上桌的。

六個菜很快上來,香氣撲鼻,煞是滿滿的一桌,茶壺都幾乎無處放了。

嘉財倒上一碗酒,也給漢禹倒上一碗,二人多年未見,漢禹端起來與嘉財一碰,一口喝了下去,然後夾起一塊酸白菜,就上一口裡面的辣椒,慢慢咀嚼著。

嘉財也不客氣,第一筷子就夾了一大筷子肥腸,幾口下去,然後說:

“好香!”

顯示主人的尊重,漢禹也吃了一口,可是他感覺味道偏淡,就喊了一聲:

“辣椒,拿一串幹辣椒,油裡悶一下,上來。”

很快,一股辣椒的香味飄了過來,嗆得嘉財一個勁咳嗽,隨後,一盆黃中帶紅的幹辣椒端了上來,香氣四溢。

漢禹沒有猶豫,抓起幾個放到嘴裡嚼了嚼吃下,端起酒碗與嘉財一碰,再次喝了下去。

看起來是風掃殘雲,可是嘉財的食量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