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完成對1000名士兵的dNA改造實驗後,林浩深知此次經歷的意義重大。實驗雖然讓所有士兵安全存活,但僅有30%的藥物吸收成功率,這一結果猶如一塊沉重的石頭,壓在他的心頭。他清楚,提升藥物吸收成功率是提升華國軍事力量的關鍵,必須爭分奪秒展開研究。

實驗結束後,林浩顧不上休息,迅速投身到對實驗資料的整理與分析中。他坐在堆滿資料的辦公桌前,面前的電腦螢幕上閃爍著各種複雜的資料圖表,手中的筆在筆記本上不停地記錄著關鍵資訊。他將實驗過程中每個士兵的身體反應、各項生理指標的變化,以及出現的各類突發狀況都進行了詳細分類,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為什麼吸收成功率會這麼低?”林浩自言自語道,眉頭緊鎖,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思索。他明白,找到問題的根源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他回想起實驗中士兵們的不同反應,那些成功吸收藥物計程車兵與未成功計程車兵之間,一定存在著某種尚未被發現的差異。

經過初步分析,林浩發現基因差異可能是影響藥物吸收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同士兵的基因序列存在著微妙的差別,這些差別或許決定了他們對藥物的接受程度。他還注意到,免疫系統的狀態也與藥物吸收有著密切的關聯。那些免疫系統過於活躍或過於薄弱計程車兵,似乎更難成功吸收藥物。

帶著這些初步的分析結果,林浩找到了基地裡的AI超級計算機。他將整理好的資料一股腦地輸入到計算機中,希望藉助AI強大的計算能力,找出資料背後隱藏的規律。“開始分析吧,希望你能給我一些有用的線索。”林浩對著計算機輕聲說道,彷彿它能聽懂自己的話。

在AI進行資料統計和計算的同時,林浩召集了自己的團隊以及華國頂尖的科研人員,共同探討藥物吸收問題。會議室內,氣氛熱烈而緊張。大家圍坐在會議桌旁,仔細聆聽著林浩的分析,不時提出自己的見解和疑問。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基因和免疫系統的影響最為顯著。”林浩指著螢幕上的資料圖表說道,“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這兩個因素與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

一位資深的科研人員推了推眼鏡,說道:“我同意林浩的觀點。我們可以對成功吸收和未成功吸收藥物計程車兵進行更深入的基因測序對比,找出那些可能影響藥物吸收的關鍵基因片段。”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隨後,團隊成員們開始分工合作,一部分人負責對士兵的基因資料進行更細緻的分析,另一部分人則專注於研究免疫系統與藥物的相互作用。

在這個關鍵的研究階段,林悅的丈夫也加入了進來,並且在研究中佔據了主導地位。他作為dNA藥物的主要研發者,擁有著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但為了保護他,對外宣稱他只是林浩的助手。

林悅的丈夫名叫蘇然,他性格沉穩,思維嚴謹。他加入團隊後,迅速投入到工作中。他仔細研究了之前的實驗資料,結合自己對藥物研發的理解,提出了一些獨特的見解。

“我認為,我們之前在藥物設計時,雖然考慮了人體的基本生理特徵,但對於個體差異的考量還不夠充分。”蘇然說道,“我們或許可以根據不同的基因型別和免疫狀態,設計出個性化的藥物配方。”

這個提議讓在場的所有人眼前一亮。林浩立刻說道:“蘇然,你的想法很有創意。我們可以先透過AI模擬不同配方在不同個體中的效果,篩選出最有潛力的方案,然後再進行實驗驗證。”

於是,在蘇然的帶領下,團隊開始了緊張的藥物配方設計工作。他們根據AI提供的資料分析結果,嘗試對藥物的分子結構進行調整,以提高藥物與不同基因型別和免疫狀態的相容性。

在研究過程中,他們遇到了一個又一個的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