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他暗戳戳地想,是否可以回去一趟,送些吃的回去。

回去一趟只要二百個功勳點,來回四百個,完全承受得起,絕對不耽誤晚上的行動。

這個念頭一經湧現,便怎麼也壓制不住,滿腦子都是回家。

於是他問系統:“系統,我想回家,怎麼定位我家的位置?”

系統的回應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宿主的視距22米,每次能瞬移22米,可在途中糾正偏差】

看到這條回應資訊,他差點爆出一句國罵。

二十多里,即使方向完全正確,也要瞬移五百次,每次五十個功勳點,那就是兩萬五千個,就算一天賺一千二百個功勳點,也是現在完全負擔不起的,即使能負擔得起,也首先要用於系統升級,讓視距增加。

這一盆冷水把他澆回現實,還是老老實實賺功勳點升級系統吧,總有一天可以瞬移回家的。

不過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系統,如果一直升級下去,我豈不是可以看到火星上面的生物?”

系統還是那麼冷酷:【宿主,請努力賺取功勳點,不要想得太遠】

他很聽勸,馬上不再想這些有的沒的。

想了也沒用,徒生煩惱。

待夜色完全籠罩後,他走上小懸崖,來到水田邊,然後走上田埂,開始掃蕩。

掃了不到一個小時,他終於驗證了老家一位前輩在喝酒時的“自吹自擂”:

八十年代初,他和一個朋友開著手扶拖拉機,帶著四個麻袋和兩個手電,到八十里以外的湖區去抓青蛙,開始的時候,只要是青蛙就抓,無論大小,所以很快裝滿一個個麻袋。

裝滿第三個麻袋時,他們看一下時間,才抓了不到一個半小時。

那朋友說失策了,不能抓小的,應該只抓那些一隻手抓不下的。

當時的青蛙價格分三檔,二兩以下,二兩到半斤和半斤以上,後者的價格是前者的五倍。

一隻手抓不到的,那就是不低於四兩的。

那前輩認為很有道理。

於是一咬牙,他們解開一個麻袋的口子,把那一麻袋青蛙全部放生。

花了不到一個半小時,他們把剩下兩個麻袋裝滿,都是一隻手抓不下的。

幾天後他們才知道,因為一麻袋的青蛙太多,放生青蛙時,那丘田的晚稻秧苗被全部踩斷,人家第二天報了警。

他現在就是這樣,水田的東西太多了,青蛙、泥蛙、黃鱔、泥鰍不說摩肩接踵,但也比比皆是,肉眼可見儲藏空間內這些東西增多。

不但這些抓了大量,蛇也抓了不少。

快接近城區時,月光逐漸明亮,他估計時間不早了,這才作罷。

清點一下收穫,順手收的烏梢蛇、菜花蛇各有二十多條,金環蛇、五步蛇、赤鏈蛇各五六條。

這些東西在他必經的田埂上,他的前行速度很快,空間勾又很忙,忙到沒有時間把它們挪走,只能把它們收了。

抓了青蛙387公斤,泥蛙322公斤,黃鱔467公斤,泥鰍376公斤,總重達到1552公斤。

這次新增功勳點1300個,總數達到2990.5個。

“我勒個擦,還是田裡的收穫大啊,三千一百多斤的功勳點是五千五百多斤魚蝦的兩倍。河裡的魚蝦經常有,蛙類要冬眠,黃鱔和泥鰍天冷也不出來,必須趁這段時間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