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家老宅。

在召陽區。

這裡本是一座大雜院,佔地約 600 平(包括院子),住著七八戶人家。

在 80 年代,允許房屋買賣後,商品房也隨之出現。一些有錢的戶主不想再和這麼多人住在一起,便買了商品房搬走了。

然而,這邊一直沒有拆遷的訊息,不適合投資。每個月僅能收到幾塊錢的房租,還影響資金週轉。

於是,他們便詢問孟建業是否有意購買,若不買,他們就會直接對外售賣。

以孟建業當時的工資而言,家裡有五個孩子,他自然是拿不出這麼一大筆錢的。不過,他在建設局工作,從長遠的發展眼光來看,這房子只會越來越貴。

機會難得,他沒有絲毫猶豫,立刻向親朋好友借錢,幾乎借了個遍,買了5戶之後抵押銀行貸款將剩下那戶也買了下來。

之後房子年老失修,也不是價值高的四合院地段,所以孟懷瑾主張拆除重建,便於居住。

在家庭會議之後,大家一致同意了這個決定。

重建費用孟懷瑾本想全出,他不計較這些小錢。但吳娟一分錢不出住不踏實,也怕老爺子百年後,不給他們分,就提出三家一起出。

孟懷瑾知道他們的想法,也同意。

均分的費用大哥肯定拿不出來,他就說三兄弟量力而行,反正是給爸媽養老用的。他們平時上班也比較少住這邊。

建築設計風格是仿四合院,層高二層半,室內裝修風格是現代新中式。

從建築到軟裝,花了兩年時間。

直到2003年才搬進來。

這房子的設計理念很超前,哪怕現在看也不會過時,反而新增了歲月的韻味。

7月7日,星期六。

孟新是在上午十點多到達孟宅。

房子坐北朝南。

入口是一個小庭院,庭院再進去是一箇中庭,中庭再進去是主客廳。

孟建業在客廳右邊房間,孟懷鈺在左邊房間,對應建築正上方是孟懷鈺兒子一家居住。

中庭左邊組團建築,是孟懷瑾一家使用;右邊組團建築是孟懷瑜居住。

遠嫁的女兒只給她們分別保留了一個房間,在二樓。

當時房子都改裝好了,孟新才被收養。所以她和許靈在老宅,一開始是沒有屬於自己的房間。

都住在二樓左邊的客房,有客人來的時候,房間要讓出去。

但最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少客人需要過夜,兩姐妹也不需要一起住一個房間。

但孟新沒有把這裡當成家,像是住酒店一樣,帶什麼東西過來就帶什麼東西走。

付聞櫻和孟懷瑾則好一些,他們會在這裡準備多一份,僅供日常所需。

愛好收藏那些,也不會留在這裡。

為了住進來,還特意找了家政打掃過房子。

家裡就一個保姆,照顧兩位老人已經忙不過來了。

非節假日時間,常住在老宅的,就孟懷鈺夫婦和兩個老人。

週六這個時間,他們都在家。

聽到車子的聲音,吳娟還熱情的出來迎接,彷彿忘卻上個月的不愉快。

吳娟笑道,“二弟,你們來了,吃早飯了嗎?”

“大嫂不用忙了,我們吃過了。”他們回自己家還要什麼招待,也是見外得像是外人。

孟宴臣率先打招呼,“大伯母,早。”

孟新與許靈也小聲打招呼,然後拿上自己的行李,熟門熟路的上了二樓。

孟新就知道,什麼大伯母想她,都是謊言。她剛剛打招呼,她都愛搭不理的,眼神都沒瞄她一下,看著靈靈點了點頭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