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許的範圍內,如果收了錢就成了投機倒把,性質就不一樣了。

隨著下工鈴聲響起,工人們也陸陸續續出了門,皮鞋廠、皮革廠、紡織廠都是有錢的大戶,工人們的福利好,騎腳踏車的將近三分之一。

等了不到幾分鐘,便有一個四五十歲的老師傅走了過來,確認過眼神,都是想淘換點寶貝的。

趙衛國把行囊開啟一道小口子,老師傅搓了搓手以示尊重,便小心翼翼地把手伸了進去,眼光瞬間明亮起來,等手感過了,老師傅靠近,小聲說道:“小兄弟,我是否可以看看品質?”

“選個粒出來,別讓旁人看了去。”

“可!”

其實也沒有旁人,工人們常年在社會上摸爬滾打,想要這種以物易物的時候,如果物主攤前有人的話,他們都會站的遠遠的,等上一個交易完之後,他們才會上前詢問。

老師傅先是戴上眼鏡觀察些許,而後取出兩粒放進嘴中咀嚼。

嗯,時代特色,趙衛國也有這個品嚐的習慣,有次檢驗管道的時候,下意識就想用嘴,根本改不了。

“小兄弟手中,這東西有多少?”

“二十斤。”

“你想怎麼交換?”

“不要錢,不要票,也不要大件,其他的東西都可以,就看老師傅拿出來的物件能不能滿足我了。”

因為不涉及到錢票,且數量不是很大,趙衛國也就大大方方地換物了,又不是管制物品,一二十斤食物的交換,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嚴格。

(我們農村那個時候還有自留地呢,我奶奶說裡面產出的糧食都能拿出去在大街上交換,一般情況下都不會管,當然,不能收錢,說不定給你錢的就是便衣,錢是紅線。)

“二十斤?”

“一兩不多,一兩不少,你可以掂一掂行囊試試,如果你不相信的話,那您老就給樹下的那幾個兄弟騰位置。”

“我身上東西不多,你可願意陪我回家一趟?”

趙衛國看人眼光不咋地,才剛見了一次面,拿著二十斤大米跟人走,萬一是個圈套呢?二十斤大米,在四九城都可以換個媳婦兒了,可不能冒險。

:()四合院:當穿越者遇到傻柱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