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記》中的預表:救贖之光的初綻(第2/2頁)
章節報錯
這一古老而神秘的事件,在耶穌基督的救贖大業中找到了更為深刻的詮釋與應驗。耶穌在約翰福音 3:14-15 中,親自引用了這個故事,向世人揭示了其背後隱藏的屬靈真理。他宣告,自己將如同那被舉起的銅蛇一般,被高高地釘在十字架上。而凡信靠他的人,無論身處何種困境與罪惡的纏累之中,只要仰望他的救贖之功,便能獲得拯救與永生。這一預表深刻地體現了基督教信仰中的核心教義——因信稱義。正如那些被毒蛇咬傷的以色列人無需憑藉自身的力量治癒傷痛,只需仰望銅蛇即可獲救;我們這些深陷罪惡泥沼的人類,也無法透過自身的努力洗淨罪孽,唯有憑藉對耶穌基督的堅定信仰,仰望他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贖大功,才能獲得上帝的赦免與拯救,掙脫罪惡的枷鎖,邁向光明的永生之路。
四、耶穌作為逾越節羔羊:完美的贖罪祭
逾越節,這一在《出埃及記》 12 章中被濃墨重彩描繪的盛大節日,承載著上帝拯救以色列民族的深刻歷史記憶。在那個充滿緊張與期待的夜晚,每個以色列家庭都謹遵上帝的誡命,宰殺一隻無瑕疵的羔羊,並將羔羊的血仔細地塗抹在門框上。當滅命的天使巡行埃及大地時,看到門框上羔羊之血的家庭,便被上帝的慈愛所庇佑,逃過了死亡的厄運。這一莊重而神聖的儀式,在新約的啟示下,被揭示為耶穌基督救贖工作的重要預表。
約翰福音 1:29 中,施洗約翰望見耶穌走來,便情不自禁地高呼:“看哪,神的羔羊,除去(或作揹負)世人罪孽的!” 耶穌,這位道成肉身的聖子,如同那逾越節中無辜的羔羊,以自己的完美無瑕和無私犧牲,成為了人類罪惡的贖罪祭。他沒有犯下任何罪過,卻甘願走上十字架,承受苦難與死亡,用自己的鮮血為人類的罪孽買單。他的血,如同逾越節羔羊的血,具有強大的救贖力量,使我們這些本應承受上帝公義審判的罪人,得以在他的慈愛中找到庇護,免去了因罪而應得的刑罰,獲得了與上帝和好的機會,開啟了通往永生的希望之門。
綜上所述,《出埃及記》中這些看似古老而遙遠的事件,實則蘊含著深刻而鮮活的屬靈意義。它們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聖經的寶庫裡閃耀著神聖的光芒,共同構成了一個關於救贖歷史的宏大敘事。這些預表和預言,如同指向耶穌基督的明亮指標,在歷史的長河中堅定不移地引導著人類的信仰之旅,使我們在追尋上帝救贖的道路上,不斷領悟其深邃的旨意,感受他永恆不變的慈愛與大能,直至最終與那位實現了所有應許的彌賽亞——耶穌基督,面對面地相遇,沉浸在他永恆的榮耀與慈愛之中,永享安息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