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起心中思緒,三人來到一處樹林,天已大亮,清晨的陽光灑下,照耀著大地。

天三去樹林裡找吃的了,正好這個時候檢查一下姒亭曈的作業完成度。

“思考的怎麼樣了?可曾想到什麼?”

雷木一手拿著棲楓血榕,一手拿著糖葫蘆,意思很明顯了。

但是這次姒亭曈沒有讓他失望,並不在意獎勵或者懲罰,沉吟片刻組織了一下語言緩緩說道:

“師父,這個問題我找不到一個真正的答案,你不止一次和我說不要去傷害無辜的人,

不管是殺一個還是殺五個,這都是傷害無辜,本身就沒有任何意義。

我想了很多,如果被綁住的人是我認識的人,那麼因為私心我會救他,如果沒能救下,我會自責,懊悔。

如果是不認識的,那我大機率會同情,但過不了多久,也就忘了,頂多偶爾想起,唏噓一番。

這種無解的題,其目的本身並不是為了一個答案,而是有其他的意義吧。

我不知道該怎麼解釋,因為我見過的太少了,理性,情感,道德,功利……

或許等到以後,當我自己真正去經歷過以後會有更多的感悟,但是現在我只能想到這些。”

說完以後姒亭曈又小聲嘀咕了一句“總感覺師父你在用這個問題刁難我。”

“咳咳!我聽得到!”

雷木乾咳兩聲,將糖葫蘆遞給了姒亭曈,隨後讓她坐下,給她講了講自己的想法,

“當我們看待一個問題時,有時背後的邏輯推理過程往往要比得出的結果重要。

電車難題使人感受到掙扎和痛苦,飽受壓力與罪責,這種“為難”的感覺,

是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最寶貴的東西,那就是良知。

良知是一種愛的能力,尤其是對於陌生人的博愛,表現為善意和共情,是每個正常人都天生擁有;

另一方面,良知也是義務感,是一種感到對其他人無法推脫的責任,人們之所以難以抉擇,

就是因為我們對陌生人有共情心理,在這種情感基礎上,我們有不傷害他的義務。

這種義務感就是良知,也是人類心靈中最閃亮的星星。

關於這個以後你會明白的更多,自五氏開化,炎黃共啟華夏,堯舜讓德,禹劃九州,

我們有了一個共同的民族,華夏!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其實這個電車難題是西域外族的一位哲學家提出的,因為種族發展與價值觀不同,所以所思考的問題方向也不同。

我們這個民族不同於西域外族,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忠孝勇恭廉,這些美好的品質是那些西域外族難以理解的。

你會同情,自責,懊悔,顧及無辜之人,這就已經難能可貴了,

華夏之人是有著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過著心靈生活的人,華夏的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

華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華夏人的心靈與理智的完美和諧。

這些你不必強迫自己去理解,以後還會經歷很多事情,慢慢的你就會明白了,

我手機裡以前快取了很多的古文典籍以及註解,別總想著玩遊戲,有時間多看看。

至於你說我用這個題目刁難你,確實有一些人:()散人遊俠,有花有酒應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