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重走高祖劉邦之路(第1/2頁)
章節報錯
在北伐方案的決策會上,關於主攻方向,龐統和孔明各持己見。
兩個人說來說去。
勝負未分。
這時,孔明忽然想到至關重要的一點。
搖搖羽扇,孔明擲地有聲地說道。
“從漢中,奪關中,再出關取得天下,此乃高祖之路也!主公,你就不想再走一次,高祖走過的路嗎?”
孔明搬出高祖劉邦,龐統徹底服了,他不再作聲。
而劉備則有所動容,他紅著眼圈說:“吾意已決,就走高祖走過的這條路,”
擦擦溼潤的眼角,劉備又說:“我大漢四百年之基業,不能斷送在當下,請幾位助我,定要復興漢室江山!”
孔明、龐統和法正見此情形,也都端坐拱手,誓言一定竭盡全力,輔佐劉備一統亂世。
如此,主攻方向便確定下來。
孔明的主張被採納,孔明覺得,勝利又多了幾分把握。
……
這裡再展開說一說。
孔明不贊成主攻宛城方向,有一半原因是想重走前世北伐之路。
還有另一半原因,也非常重要,但是穿越者孔明,沒辦法講。
這就是後世的驗證。
在中國兩千年的歷史中,統一都是以北伐南。
以南伐北,少有成功。
這裡邊有很多因素,人口、經濟、地理、氣候、軍馬,以及民風等等。
東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這些亂世中,有很多南方北伐的案例。
這些北伐,往往初期進展順利,可是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直到明朝。
朱元璋以南伐北,才成功一次。
但朱元璋的成功,有一定的運氣成分。
朱元璋北伐以前,北方的紅巾軍同蒙元軍隊戰鬥多年,元朝早已元氣大傷。
朱元璋有“摘桃子”的嫌疑。
明朝以後,吳三桂和太平天國,還有兩次以南伐北的戰爭,但這兩次都是北方的滿清獲勝。
這些後世的驗證,讓孔明選擇主攻關中的方案。
畢竟,劉邦和韓信,以前在關中有過成功。
……
主攻方向確定以後,接下來討論主帥和兵力的分配。
劉備自然是西線主帥,孔明和法正為輔。
西線的作戰方針是突然襲擊,快速進兵,力圖在曹操援軍到達前,就拿下整個雍涼地區。
就算作戰不順,至少也要拿下並鞏固隴西。
而龐統和關羽從襄陽出發走東線,以策應為目的,有機會就向前突進,沒機會就穩紮穩打。
這一方案沒有爭議,四個人同時舉手透過。
……
這時,龐統又獻一計。
龐統提議,應當對外宣稱,劉備為東線主帥,再加上關羽和張飛。
這樣可以製造主攻方向在東邊的假象,從而吸引曹魏的主要兵力。
這確實是一條妙計,劉備立即採納。
按照龐統的提議,劉備確定東線的武將為關羽、張飛、孟達、霍峻、劉封、關平、廖化、周倉、趙累等人。
借這個機會,孔明還讓劉備徵調上庸的申耽申儀兩兄弟。
讓兩人到荊州,聽從龐統調遣。
這樣可以加強對申氏一族的控制,以防上一世上庸的亂子。
上庸以及周邊的房陵西陵等郡,完全讓蔣琬統一治理。
至於西線,因為是主攻方向,除去以上提到的東線將領,其他武將都到漢中會合。
這其中也包括,與關羽不太和睦的糜芳和傅士仁,還有趙雲、黃忠、馬超、魏延等強力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