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計算軍需款項時。

曹操發現,庫房的錢款出了錯誤,追問是誰的錯誤時,陳群戰戰兢兢地說。

全是劉備的錯!

曹魏庫房出問題,錯誤能推給劉備?

曹操聽後勃然大怒,他用手猛拍面前的桌案。

這個舉動把陳群嚇得不輕,他馬上跪倒在地,低頭解釋其中原委。

……

原來,曹魏庫房中存放的錢款,一直是黃金和五銖錢。

可是五銖錢面值小,儲存佔用的空間大,清點起來也費時費力。

前邊的章節中我們詳細介紹過五銖錢,五銖錢還存在容易被假冒,分量不足等,諸多問題。

於是,管庫房的官員,就想找另一種銅錢,來代替五銖錢。

這時,劉備勢力的經濟實力已取得全面優勢,曹魏境內充斥著大量劉備勢力生產的物品。

比如精美的蜀錦,先進的鐵器等。

曹魏官方對蜀錦和鐵器也有需求,但是,想大批次購買這些物品,商家更願意收取孔明鑄造的直百錢。

就這樣,不懂經濟學的曹魏官員,沒人注意到直百錢的特殊性。

他們覺得,直百錢好用,又方便儲存。

那庫房就多儲存這種錢唄。

從此,直百錢開始進入曹魏庫房,並慢慢代替五銖錢,成為曹魏的儲備貨幣。

……

聽到這裡。

有些人會覺得不可思議。

曹魏官員,真的對敵對方的貨幣,沒有一絲戒備之心嗎?

事實還真就是這樣。

歷史上,曹魏一直是開放鑄幣權給民間的,誰都可以鑄幣。

張三可以鑄,李四也可以鑄,曹魏官方不在乎誰來鑄幣,只檢查鑄幣的成色。

只要你鑄的幣份量實足,官方就許可流通。

既然張三李四鑄的錢,官方庫房都可以儲存,那麼劉備鑄的錢,只要好用,又有什麼關係呢?

於是,直百錢進入曹魏的庫房,就沒有人覺得不妥。

直百錢在曹魏庫房中,也越存越多。

……

另一邊。

探知到曹魏庫房中,開始儲備直百錢後,孔明在內心偷笑。

不過,孔明並沒有立即展開動作。

孔明還精準地計算貨幣發行量,努力打造直百錢的口碑。

直到最近,曹魏庫房中存放的直百錢,已佔全部錢款的四五成。

劉備勢力的北伐計劃也即將開始。

孔明這才突然行動。

……

孔明命令,將之前已大量鑄成的直百錢,全部發放出去,讓市面上的直百錢,一下子增加起來。

這在當代,也叫做“貨幣超發”。

同時,孔明將超發的直百錢同商人們進行兌換,換成黃金和帛布等貨幣和物資。

再讓商人們去曹魏,用直百錢進行大量貿易,讓超發的直百錢儘可能多地流通到曹魏境內。

一番操作下來,貨幣超發的結果,就是貨幣貶值。

原來一枚直百錢可以購買的物資,現在大打折扣。

這相當於曹魏的錢,憑空減少了。

那曹魏失去的錢,又去到了哪裡呢?

自然是去到貨幣發行者,孔明的手中。

這與當今世界上,漂亮國的美元霸權是一個道理,誰掌握世界貿易中的結算貨幣,誰就有這種權利。

可惜,曹魏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

發現問題後,陳群也只是憑藉猜測,將錯誤歸咎到劉備一方。

……

陳群將庫房的事情,都講出來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