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主要負責從右翼,進攻曹軍水寨。

孔明讓關羽帶領關平周倉,集齊水軍的艨艟鬥艦,分為三隊,依次進攻。

劉備則乘大船,帶張南馮習,在後邊接應關羽。

小船交給劉封糜芳,兩人的任務是等曹軍潰敗以後,沿江擒剿敗軍,奪取軍械。

水上正面進攻,孔明的排兵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只是在武器裝備上。

孔明為關羽準備了一種新式武器。

船隊出發前,關羽看到江邊擺了很多酒罈。

關羽以為是慶功之酒,便對孔明說:“軍師,這慶功酒怎麼現在就擺在這裡?等得勝之後,回來再喝不遲!”

孔明笑笑說:“雲長,這壇中不是酒,而是油。”

孔明開啟其中一罈,接著又說:“這油也不是食用之物,而是一種新式武器。”

關羽也走上前,細看孔明的這些酒罈。

這些酒罈都不大,裝起酒來的話,大約可裝兩三斤的樣子。

酒罈裡裝的油,好像也沒有什麼不一樣。

關羽問:“軍師,這好像只是普通的油壇,沒有看出有什麼特別。”

孔明則說:“雲長,油壇普通不假,但我把它命名為‘燃燒瓶’,運用得好,它可以成為一種利器。”

燃燒瓶這個名字源自近代,不過古代的戰爭中,燃燒瓶的使用也有記載。

燃燒瓶製作非常簡單。

隨便哪種瓶子,再隨意放入一種燃料,就製成了。

使用時,引燃燃燒瓶扔出去,往往能給敵方造成重大的傷害。

穿越者來到古代,把現代科技發揚光大,造出槍炮火器,乃飛機導彈。這樣的小說情節,孔明在後世讀過很多了。

不過真正穿越過來時,孔明才知道這根本不可能。

很多看似不起眼的一些現代物品,要製造出來,都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

在生產力低下的古代。

根本就不可能短期內實現。

其實,翻看一下近代的科技史,蒸汽機和機械式計算機等,這些有劃時代意義的發明,在真正製造成功之前,早就有人設計出來。

只是因為加工的零件,精度不夠,這些設計只能躺在圖紙上,靜靜地等幾十年,上百年,等配套行業的科技都有進步之後,才最終被實現。

回過頭來,先進的科技不說,單說放火這一件小事。

很多三國小說都是用酒放火。

如果現在,高檔的白酒,哪個都能點燃。

但是三國時代嘛,根本沒有蒸餾酒,人們喝的都是濁酒,酒精含量極低。

這種濁酒,放火根本點不燃,反倒是可以代替水,拿來滅火。

孔明提前想到了這些。

所以孔明準備的燃燒瓶,放的是油。

燃燒瓶簡簡單單,也沒有什麼太多好說的。

孔明說了幾句,關羽也就懂了。

關羽聽完,抓起一隻油壇,在手中掂了一下,油壇不大不小,不輕不重,關羽覺得剛剛好。

關羽用力一拋,油壇被扔到三四十米遠的地方,壇碎以後,油濺得到處都是。

然後,關羽又讓人遞弓箭上來,向拋油壇處,射了一支火箭。

轉眼之間,一片大火燒起了。

燃燒瓶確實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