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1963年1月16日

臺北新店七張

第二天早飯後,田之雄被帶到同一間房間,卻感受到濃厚的審訊意味,依然是昨天的三人圍坐陣式,卻沒有了昨天的融洽氣氛。谷組長連珠炮般提出了一系列與田之雄工作相關的問題;重要而敏感的內容,冷冰冰的態度,不由分說的追問,讓田之雄幾乎沒有思考的時間。

“你在廣東省公安廳工作期間,經歷過那些重大的案件?請詳細敘述每個案子的細節。”

“廣東省公安廳每一位廳級領導的姓名、來歷、分管職責是什麼?”

“廣東省公安廳內部的組織結構和各處處長的姓名。”

“我們的別動隊屢屢被準確設伏抓獲,你認為原因是什麼?你們的情報來源是什麼?”

“你們是否有密派人員?如果有,有多少?在哪些部門?有具體姓名嗎?知道他們的住處、職業或代號嗎?”

“你們一般會透過什麼渠道獲悉我方人員的入境資訊?在知悉掌握後,又會採取什麼樣的處理方式?”

“你們政保部門採取什麼樣的情報調研分析方式?”

“你們不同部門的密派聯絡方式有什麼不同?”

“你們政保處處理案子的基本流程是什麼?”

“你們對我們情報局的看法如何?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你們對我們情治機構的分工及其負責人的訊息掌握多少?”

“你每個月的工資是多少?有沒有其他收入來源?你的同事的工資收入是多少?科級、處級、局級的工資分別是多少?”

“你本人每個月的糧食定量是多少?不同級別的政府人員是不是有不同的糧食定量?”

“大陸的糧食和副食供應是否短缺?公安人員是否有額外照顧?”

“你們同事間日常議論的話題是什麼?私下有什麼抱怨?”

“如果派你到港澳工作,你是否願意?”

“你的專長是什麼?對自己有什麼樣的認識?”

……

田之雄毫無壓力,侃侃而談,他的腦海裡閃現出多少個夜裡他與郭廳長、陳處長在辦公室裡反覆推演、詰問、模擬的情景,郭廳長和陳處長告訴他哪類問題可以化繁就簡,哪類問題可以真假參半,哪類問題可以巧妙迴避,哪類問題對方已經掌握必須如實回答。反間、迷陣、疑惑、假設、斷然否認伴隨著真實的情節和坦率的神情一股腦地灌輸給在場的審訊者,讓在場的人聽得津津有味。

谷組長很慶幸能蒙沈局長點將出任審查組長,否則很難想象有其他渠道能得到如此鮮活而細節豐富的大量情報資訊,也不枉他昨夜用功設計的問題。他需要時間好好消化這些資訊,並從其他方面佐證和研判資訊的真假。

審訊一結束,他便馬上整理了筆錄,連夜帶著回到局裡面見沈之嶽。

沈之嶽一面聽著谷組長的彙報,一面仔細看著筆錄,時不時微閉雙眼像是在回憶著什麼,還拿出鋼筆在一些地方劃出重點線。最後,他從厚厚一疊稿紙上抬起眼盯住谷組長:“你跟他聊了兩天啦,你的印象如何?”

谷組長肯定地說:“他說的情況可能需要一些時間去佐證,但毫無疑問他對情況的掌握及分析能力超過我們局裡研究室十個研究員之和……”

沈之嶽打斷他:“我是問你對他這個人怎麼看?可靠嗎?忠誠嗎?是真心實意投奔我們嗎?可以為我們所用嗎?”

谷組長遲疑了一下:“我認為只要證實他所提供情況的真實性,就可以認定他的可靠性。”

沈之嶽:“可你需要多長時間來鑑定這些情況的真偽呢?”

谷組長:“我在設計提問時考慮到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