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海邊(第1/2頁)
章節報錯
新春一過,又要開始上班了,每天早出晚歸的。
我經常去的很早,坐著49路公交車,到了外灘看風景。
我站在外灘的江邊,看著一年四季的變遷,已經看過很多次了。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仁者和智者都是我們心中的理想。
我們這座沿海城市,山是沒有的,水還是很多的。
上海瀕臨著東海,是水滋養了這座城市。
我的家鄉又離海也不遠,大概也就十來公里。
以前,感覺還很遠,初中高中好多同學都組織去海邊遊玩。
那時的十多公里,真的從來沒有感覺近過。
我們四五個同學,騎著車,從這裡出發,那時的路況也沒有現在這麼好,除了一段路還可以,剩下基本都是不寬闊的馬路。都是瀝青路為主。
當時還好汽車不多,開在路上,汽車不多,拖拉機不少啊,有時候還有牛車經過。
那時候,騎著一輛28寸的鳳凰腳踏車,那個車真的很重,不適合騎行,但是很結實,幾乎是那個年代的標配。除了偶爾鏈條斷了,其他幾乎沒毛病。
一輛車輕鬆帶三四個人。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騎行這樣的腳踏車,被稱為“老坦克”。
我從會汽車開始,就是一直騎著這樣的車上學放學,到處閒逛的。
就這樣的破車,以前還經常有人的車被偷,那個年代有點久遠了。
我們一行人,都在馬路上穿行著。
那時的,路邊多是農田,田裡也經常看到勞作的農民們。
只要一出城區,戶外的天地就感覺很開闊。有樹,有小草,有各種昆蟲,特別的美好。
在路上經過水牛,慢條斯理的,一邊甩著尾巴,一邊向前進,偶爾在路邊的品嚐下小草。它的主人也不著急啊。
它還有很多夥伴在田裡幹活呢,它也不急著去幫忙。
有時候,還有中型的拖拉機開過,很遠就能聽到它的聲音,“突突突”的,特別令人關注。
小的時候,有拖拉機開過,我們總是爬到拖拉機上,搭一段,馬上就下來,有點鐵道游擊隊的感覺。
等大一點了,這個就不好玩了。
我們起了大概有一個小時,從大路轉到了小路,其實也不小,人少了很多。
快到海邊有一條路,經常有很多解放牌嗯卡車開過,後來我才知道,這裡靠近星火農場,有一個駕校,都是學習開車的。
那時的學車也真認真,都要住在這裡學車,一學就是一個月,不像現在這麼容易。
等我們真正到了,海邊,風特別大的。
說是海灘,但是沒有電視電影裡海灘的感覺。
因為我們的海灘都是泥沙灘塗,是爛泥和沙子混合而成的海灘,海灘不是黃色,海水也不是藍色的。
上海位於長江下游,每年長江上中游都有大量的泥沙被帶下來,逐漸形成了上海這邊的沖積平原。
我們區的沿海的十來公里,都是唐朝以後沖積才逐漸形成的。上海有三分之一面積,都是秦朝以後才形成的。
這一片的海灘,好像個大坑一樣。我們把車停在路邊。
然後,挽起來了褲腳,脫了鞋子,脫了襪子,把襪子塞進了褲兜裡,從上往下走。
從上往下的高度,大概有20來米,五六層樓房的高度。
這時的海灘上稀稀拉拉的,有不少人,遊玩的人似乎不多,似乎都是本地趕海的人。
他們很多人手裡都拿著揹簍,從在海灘上在撿東西,估計是啥海鮮吧。
我們開始向真正的海邊走去,看著遠方的海,大概至少有一公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