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名叫李濤,曾幾何時,在附近的茶樓之中與您有過驚鴻一瞥般的相遇。

想來您貴人多忘事,記不得我也是情有可原。

然而,我對您卻是記憶猶新吶!

猶記得那日,我親眼瞧見您目光如炬、洞察秋毫,當即便揭穿了某人妄圖用玉器矇騙他人的卑劣伎倆。”

此刻,李濤不緊不慢地講述起此前在茶樓裡的那些經歷和見聞,而這段過往,恰好成為了連線他們二人相識的一條隱形紐帶。

馮掌櫃略微沉思片刻後,腦海深處似乎浮現出些許模糊的記憶片段,隱隱約約覺得確有此事發生過。

但這些細枝末節於他而言,實則無足輕重。

只見馮掌櫃嘴角微微上揚,開口問道:“不知閣下今日專程前來拜訪我,究竟所謂何事呀?莫不是為了讓我幫忙鑑別文物而來吧?”

不得不說,馮掌櫃的眼光堪稱銳利至極,僅僅是匆匆一瞥,便能輕而易舉地洞悉李濤此番前來的真實意圖。

儘管心中已然明瞭,但出於謹慎起見,他還是決定再次加以確認,以防萬一出現什麼差池,從而淪為旁人茶餘飯後的笑柄。

聽到這話,李濤臉上露出一抹謙遜的笑容,並輕輕點了點頭應道:“正是如此,馮掌櫃果然慧眼如炬!

近日我在家中整理舊物之時,偶然間翻找出幾件家父生前遺留下來的古老物件。

故而特地前來懇請您這位行家幫我把把關、長長眼。

若真是貨真價實的真品,那自然得好生珍藏起來才是。”

其實,無論是李濤還是馮掌櫃,彼此心照不宣,他們都深知這些所謂的“家傳老物件”多半是透過其他途徑收購得來的。

只不過,在這種場合之下,誰也不會去戳破那層薄薄的窗戶紙罷了。

要知道,文物私下交易這種行為可是嚴重違反法律規定的。

然而,他卻仍然壯著膽子來到了這家文物商店,請求馮掌櫃幫忙鑑定。

這其中緣由倒也不難理解,在此之前,他就已經四處打聽過這位馮掌櫃的人品和行事風格,深知對方定然不會向有關部門告發自己。

要不然,就算給他吃了熊心豹子膽,他也絕對沒膽量如此大搖大擺、毫不掩飾地自投羅網。

見到眼前這人,馮掌櫃只是微微頷首,表示自己已然明瞭情況。

緊接著,他輕輕揮了揮手,示意對方趕緊把需要鑑定的文物呈上來。

李濤見狀,臉上露出一絲笑意,連忙點頭應承下來。

隨後,他轉過身去,小心翼翼地從身後揹著的那個大麻袋裡,將一件件文物慢慢取出,並整齊地擺放在面前的桌子上。

這時,只見馮掌櫃不慌不忙地逐一把那些文物拿到手中,開始仔仔細細地端詳起來。

有時,他會皺起眉頭,似乎對某件文物存在一些疑慮。

可有時候呢,又會舒展雙眉,像是發現了什麼令人驚喜之處。

就這樣,他的臉色如同那多變的天氣一般,時而陰沉,時而明朗,讓人難以捉摸。

而一旦碰到用肉眼難以辨別的細微之處時,馮掌櫃更是毫不猶豫地拿起放在一旁的放大鏡,湊近文物,聚精會神地觀察起來。

單看他這套嫻熟且專業的鑑定手法,比起李濤中午那會兒的隨意翻看,簡直不可同日而語,完全不在同一個層次之上。

大約過去了半個鐘頭之久,馮掌櫃才緩緩地將最後那件文物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

隨後,他輕輕地取下鼻樑上架著的那副老花鏡,伸出手指輕輕揉捏起雙眼來。

片刻之後,他開口說道:“嗯,這幾件文物嘛,確實都是真品沒錯。

只是呢,它們都只是明清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