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英在成為皇后以後,仍舊保持著勤儉持家的好習慣,甚至後宮架起織布機,親自織些綢衣料、緞被面什麼的,當然還有種菜。

她在皇宮中開墾出一處菜地,種一些時蔬之類的。

朱元璋和馬皇后一起,將帶回來的那些紅薯栽種到了馬皇后開墾的菜地中。

種完後。

朱元璋三番五次囑咐馬皇后要照料好這幾顆紅薯。

“知道了。”

馬皇后被囑咐多了,忍不住沒好氣的回了一聲,她實在是有些搞不懂,朱元璋還真把這幾個不知道從哪搞回來的疙瘩當寶貝了。

她也很好奇這究竟是個什麼。

所以,她自然會幫朱元璋照看好這個叫做紅薯的東西。

紅薯的種植很順利,然而另外一件事,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朱元璋在早朝上提出了將松江府設立為特區的建議,遭到了幾乎滿朝文武的反對,特別是那些文官們。

“皇上請三思啊,歷朝歷代皆是以農為本,您現在鼓勵紡織,鼓勵商貿,那是捨本逐末啊,老祖宗的教訓您都忘了嗎?”

“是啊,《管子·國蓄》中有云:利出於一孔者,其國無敵;出二孔者,其兵不詘;出三孔者,不可以舉兵;出四孔者,其國必亡!現在皇上開放商貿,這何止是四孔?這是如篩子兜水,全漏了呀!”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生之有時,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

“……”

他們一口一個以農為本,一口一個利出一孔,一口一個商人百害而無一利。

但是朱元璋再一次獨斷朝綱。

這讓滿朝文武一頓氣急攻心,但又無可奈何。

好在皇上現在只是在松江府一個地區推行放開重農抑商,鼓勵紡織的政策。

如果皇上直接在全國推行,恐怕當場要炸了。

現在只是在一個區,多少有試驗的性質,既然這樣,那大家就看結果唄,事實永遠比言語更具說服力。

等到時候松江府被搞得烏煙瘴氣,天怒民怨的時候,看皇上還能怎麼說。

退了朝之後,眾臣仍舊在議論紛紛。

“皇上最近到底怎麼了?我怎麼感覺他好像變了個人一樣,行事作風簡直是驚世駭俗。”

“一定是有人在背後教唆皇上,以前的皇上不是這樣的。”

“那究竟是什麼妖人在背後蠱惑皇上呢?”

“皇上最近和劉基走得很近,這一次去松江主持特區事務的也是他,難不成是劉基?”

“可是,劉基不像是那樣的人呀。”

“誰知道呢,劉基自詡能夠占卜窺命,指不定給皇上灌了什麼迷魂湯……”

“……”

因為朱元璋的行為在他們看來著實反常,所以說什麼的都有,但不管怎麼說,松江特區是定下來了。

而劉基則是被任命為總督,奉命前去松江府組建特區。

和他一起前去的是幾個前不久大明首屆恩科中招錄的學子,吳伯宗,郭翀,茹太素等幾人。

沒有老人,全是新人。

這當然是朱元璋故意而為之。

去之前,朱元璋特意囑咐劉基,讓他不必拘泥,放心大膽的去做,大刀闊斧的革新故鼎,就像朱辰說的那樣,兩個字:放開。

“臣謹遵聖命!”

京師城門,劉基深深一拜,便帶著首屆恩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