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

此刻這裡的氣氛再一次無比凝重,一眾文武官員按照順序依次站好,井然有序,但卻都低著腦袋,不敢看上位的高大身影。

朱元璋的身影背對著他們,壓迫感十足。

好一會。

朱元璋才轉過身來,沉聲道:“鳳陽出現了罕見的旱災,千里良田毀於一旦,百姓流離失所,說說吧,怎麼辦?”

然而這一次,舉殿寂然,竟沒有人再站出來說話。

朱元璋等了一會,還是沒有人說話。

一股怒火陡然中燒,朱元璋竟是有些忍不住了。

“砰!”

朱元璋拍在皇位前的案桌之上,驚得堂下一些心神不夠堅定的官員微微一顫。

“說話!”

朱元璋並沒有大吼,卻像是一頭猛虎在低吟,讓人頭皮發麻。

這一次,終於有人站出來了。

胡惟庸站出來道:“稟皇上,臣以為,鳳陽乃皇上的故鄉,此次天災非同小可,如若救濟不好,恐有損皇上的名聲,所以,朝廷一定要格外的重視,務必做好本次賑災工作。”

“首先,指派欽差,成立賑災小組,即刻趕赴災區開展賑災工作,安撫災民,穩定民心,其次,戶部清點國庫,撥出足額的賑災糧款,從周邊省份採購糧食,運往災區,保證災民的吃食,最後,從附近水源將水引過去,保證災民的飲水,等待降雨,一旦降雨,便組織災民恢復生產。”

仍舊是老生常談,但終究是打破了僵局。

難題再一次丟給了戶部。

戶部尚書苦著臉站了出來:

“稟皇上,今年的稅收尚未開始,您也知道,去年的銀子已經安排完了,其中您專門劃撥出來的一百萬兩銀子已經兌現七十萬兩,還剩四十萬兩,除此之外,戶部真的拿不出銀子了。”

“除非……”

“除非動用壓庫銀了,或者,挪用您那專項資金中剩下的四十萬兩,但也只有三十萬兩而已。”

說來說去,還是說回到銀子上。

其實誰都知道,只要有銀子,賑災並不是難事。

但難就難在銀子。

上一次,是太子朱標解決了這個問題。

可是這一次呢?

還是讓太子去,用上一次的手段,從鳳陽當地的地主鄉紳手中搶來糧食?

但是古話說得好,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

像這種出人意料的手段,用第一次效果是最好的,但是第二第三次,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而且鳳陽是皇上的老家,用這種手段恐怕會落了皇上的名聲。

在場的大臣知道,皇上和太子當然也知道。

事實上,如果動用那四十萬兩,在添上一些壓庫銀,拼拼湊湊還是能湊夠賑災銀兩的,但是朱元璋不想。

因為他那四十萬兩是想留給朱棡和葉伯巨去改造鑄鐵廠,打造一批燧發槍的,如果挪用了,那燧發槍的進度豈不是又被大大拖慢了?

“那退朝吧。”

朱元璋擺手退朝,讓眾文武大臣猝不及防,都是一怔。

這就完了?

一些大臣微微搖頭嘆氣,面露憂愁之色,雖然這朝退得有些突然,但他們也知道,再說下去其實也沒有太大意義了,除了戶部尚書說的法子,誰還有其他法子能解決賑災銀兩的問題?

一些大臣並不在意,反而暗暗鬆了一口氣。

他們看得出來,皇上突然退朝,有對他們不滿的怒氣在裡面,繼續說下去,恐怕怒火就要燒到他們身上了,現在退朝,自然是最好不過了。

群臣退去後,朱元璋仍舊是一臉的陰沉。

“父皇,巧婦難為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