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即使沒有天災,明朝一樣滅亡(第1/2頁)
章節報錯
上天的懲罰?
朱辰一怔,看了一眼老黃。
發現這個老黃一臉的痛苦之色,看著竟是真情流露,不像是演的。
而且,朱辰發現,老黃是真的器宇軒昂。
要是真有機會去演戲,恐怕比現在很多影視劇裡的皇帝要像那麼回事。
不過現在演藝圈哪有那麼好進?
如果真有那麼好進,老黃就不會在景區扮古人了,在景區扮古人著實是浪費老黃的天賦了。
老黃的代入感可以說是一等一的。
看個《明史》都能這麼入戲,真去演戲那不得一秒入戲?
不過這老黃就是文化水平忽高忽低,還有點迷信。
朱辰看著朱元璋,道:“明末遭遇天災並不是什麼上天降下的懲罰,而是有緣由的。”
“有緣由的?”朱元璋眼神一凝。
朱辰點了點頭,道:“之所以會在崇禎年間出現如此連綿不絕的天災,是因為那段時間正處於小冰河氣候最嚴重的時期。”
“小冰河氣候?”
朱元璋直接懵了,他完全沒有聽過這個詞,眼中盡是迷茫。
朱辰看得出來,老黃這是又不懂了。
“小冰川氣候,是一種極端氣候的名稱,顧名思義,就是冰凍寒冷的時期,這個時期大約在1300年至1850年之間,由於這一時期正好橫跨了中國明、清兩朝,所以歷史上也叫‘明清小冰期’。”
“對於小冰期的成因眾說紛紜,有氣候學家認為,在16-17世紀歐洲人征服美洲的過程中,透過疾病消滅了大部分的當地土著居民,留下了大量無人耕種的土地。茁壯成長的樹木從空氣中吸收了數十億噸的二氧化碳,削弱了大氣層的吸熱能力,致使氣候冷卻,引發小冰河期。”
“總之,這個小冰期氣候給全球都帶來了重大影響,中國尤為嚴重。”
“最嚴重的那幾年,是1630年到1650年之間的二十年,正好就是崇禎在位的那些年,因為小冰期氣候的原因,極端天氣的頻繁發生,除了大旱外,還有暴風雪,凜冬,地震等等災害,所以這也導致了崇禎時期的經濟全面崩潰。”
“崇禎十二年,每石米價銀一兩,崇禎十三年以後,石米漲到銀3兩至5兩,加上沉重的賦役,民不聊生,社會動盪。”
“這時,陝西關中爆發了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起義,很快席捲大半個中國。”
“外有清兵臨境,內有連年旱災,起義不斷。”
“1644年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明朝滅亡。明朝滅亡以後,氣溫於1650年後開始快速回升,這才有了後世對滿清所謂“康乾盛世”的記載。”
朱元璋聽得一愣一愣的。
不過他大概知道,這個天殺的小冰河氣候幾乎伴隨了整個大明,而最嚴重的那幾年,正好就是崇禎在位的那幾年,那個時間與女真族南下入關、建立政權的時間是也一致的、
“也就是說,大明是亡於小冰河氣候?”
然而……
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朱辰卻是搖了搖頭。
“剛剛我已經說了,小冰河氣候不過是直接原因,是戰亂爆發的導火索。”
朱元璋還是不懂。
“可是,如果沒有這些嚴重的天災,大明何至於此?”
朱辰仍舊搖頭,道:“即使沒有小冰河時期,大明一樣會走向滅亡。”
“為什麼?”
朱元璋追問,在聽了朱辰前面的分析,他現在已經很篤定了,大明就是亡於天災。
天要亡他的大明。
可是朱辰為什麼又要說,即使沒有小冰河時期,大明一樣會滅亡?
只聽朱辰反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