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希望(第1/2頁)
章節報錯
“所謂報紙,其實就類似於邸報,是當時的官府用以抄發皇帝諭旨和臣僚奏議等檔案及有關政治情況的刊物,不過邸報是主要服務於官府,而報紙則是面向整個社會。”
這麼一說,朱元璋就大概的有一個概念了。
邸報其實算是很成熟的了,從漢朝就開始有,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又稱“邸抄”,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
自漢、唐、宋、元、直到明,《邸報》的名稱雖屢有改變,但發行一直沒有中斷過,其性質和內容也沒有多大變動。
明代設立專門出《邸報》的通政司,專門管理《邸報》的出版發行。
而朱辰說的報紙,竟是面向整個社會的?
“報紙的內容可以是朝廷的文書,政策宣傳,可以是時事新聞,也可以是有趣的故事,還可以是知識的普及,人人都可以閱讀,無論是廣大官吏、學者、還是平民百姓,人人都可以閱讀。”
朱元璋點頭。
如果是以前,他也許還會將邸報敝帚自珍,但是現在的他,心態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大明有專門管理《邸報》的通政司,所以做起來應該不會太困難,難的是找個人來主持版面內容的編排。
因為按照朱辰的說法,報紙的內容將比原先的邸報豐富太多。
朱辰繼續道:“報紙不要賣貴了,國家並不是要用這個來賺錢,更多的是起到宣傳的作用,宣傳國家的意志,國家想要貫徹給民眾的思想,可以用日報的形式,也可以用週報的形式,還有,我的建議是用活字印刷,因為報紙的需求量可能會超出你的想象。”
活字印刷是華夏一個偉大的發明,但是之前的邸報並沒有使用,而是用手抄的方式,因為邸報需求量沒有那麼大。
然而,一旦和朱辰說的那樣發行面向全民且價格低廉的報紙,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在大明這個沒有什麼太多娛樂的年代,一個話本故事都可以靠手抄或者口口相傳的方式傳遍整個國家,更不要說這種原先只屬於官府內部流通的邸報公開化了,這就像是後來供高階幹部閱讀學習的內部資料或者影像的公開,絕對讓普通人趨之若鶩。
這個時候,手抄的速度就跟不上了。
而活字印刷完美解決了這個問題,只要排好版,那麼接下來的印刷過程就要快上許多。
朱元璋當然明白朱辰的話。
朱辰看了眼外面的天色,道:“今天說了不少了,前面說了大明在人才選拔上存在的問題,一個是黨爭,一個是文官集團,而要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人才的選拔方式,以及朝廷對於文化知識學習方向的引導,至於接下來的人才管理,我們下次再說吧,好嗎?”
朱辰對前面說的大致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其實朱辰想說的還沒有說完,但是他選擇到此為止,不再說下去了。
因為接下來的人才管理或者說官員的管理也涉及到許多方面的知識,他怕朱元璋一下子聽懵了。
“好。”
朱元璋點頭,頭腦也實在是有些發脹。
他從小沒得讀過書,後來的知識都是靠他自學或者請教別人的,他的學習能力很強,但朱辰說的對他而言確實有些過於超前了,他需要時間去理解和消化。
今天講了不少東西了。
光是科舉的改革,還有報紙的推行,都夠他忙活好長一段時間的了。
他也害怕說多了,後面的弄清楚了,前面的記不住了。
“謝謝朱先生!”
朱元璋誠心感謝,說著從懷中掏出了一枚大金錠,放到了朱辰的面前:“無以為報,不知道對先生有沒有用,還望不要嫌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