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尚武成風,不惜一戰(第3/8頁)
章節報錯
活動中的精彩瞬間。孩子們對北梁的文化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纏著長輩們教他們詩詞繪畫。而武人們也在思考著如何將江國的尚武精神與北梁的禮儀文化相結合,創造出一種更加完美的武學境界。
兩國的文化交流並未因活動的結束而停止,反而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此後,兩國之間的文人墨客、武人豪傑往來頻繁,他們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共同推動著兩國文化的發展與進步。而北梁的方舟與左航,也成為了兩國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們的名字被人們永遠銘記在兩國文化交流的歷史長河之中。
在江國京城之中,那股因兩國和談而掀起的熱潮仍在持續發酵。平民百姓們像是被點燃的火焰,熱情高漲地圍聚在行宮外,對北梁的好奇與日俱增,鬧得不可開交。然而,在這看似喧鬧歡騰的表象之下,實則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都在暗中權衡利弊,有所顧忌。
那些江湖高手們,雖平日裡豪氣干雲,可此刻卻都選擇按兵不動。他們心中明白,北梁使團乃是皇帝親自庇護之人,若真在這眾目睽睽之下將使團之人擊敗,那無疑是公然打江國皇帝的臉,讓江國陷入難堪的境地。況且,最近這幾日,慎刑司的人如幽靈般悄然出沒在各個角落。
慎刑司,這個在江國威名赫赫的監察機構,其地牢更是被人們視作閻羅王掌管之地。一旦被慎刑司盯上並抓入地牢,最輕的懲罰也是脫一層皮,那裡面的種種酷刑與黑暗手段,光是想想都讓人不寒而慄。故而,即便是那些武藝高強的江湖豪傑,面對慎刑司的威懾,也不敢有絲毫的過度造次之舉,生怕一個不小心就觸怒了這股隱藏在暗處的強大勢力,給自己招來無盡的災禍。
與此同時,被安置在行宮中的張平一行人也並未閒著。張平的心中始終惦記著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如何進入地絕牢,救出那位被困的大將軍。在他的謀劃裡,陳三是開啟這一困局的關鍵突破口。然而,慎刑司的眼線如同一張嚴密的大網,將他們的行動空間壓縮到了極致。
為了能夠順利外出探尋訊息,張平不得不採取極為隱蔽的手段。他精心製作了大量麵皮,這麵皮的工藝極為精巧,足以以假亂真。他將製作好的麵皮交給葉青緹,面色凝重地叮囑她務必準備妥當,一旦形勢需要,就要迅速化妝後外出,與自己裡應外合,共同展開行動。而張安(阿豔),對張平的安危亦是憂心忡忡。她深知此次行動的危險性,為了能在關鍵時刻助張平一臂之力,索性全身心地投入到陰陽和氣掌的修煉之中。經過數日的潛心鑽研與刻苦練習,她終於掌握瞭如何巧妙地隱藏自身氣息的技巧。如此一來,在出入一些危險區域時,便能夠大大降低被察覺的風險,為他們的行動增添了幾分隱蔽性與安全性。
行宮這邊,有左航坐鎮,猶如一座堅固的堡壘。他武藝高強,阻擋著那些前來試探的普通江湖人士,使得行宮暫時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靜。左航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不僅要保護北梁使團的安全,還要在這複雜的局勢中維持江國與北梁之間的微妙平衡。他時刻保持著警惕,目光如炬地掃視著周圍的一舉一動,不放過任何一絲可疑的跡象。
張平趁著夜色,小心翼翼地戴上製作好的麵皮,喬裝打扮一番後,悄然溜出行宮。他的每一步都走得極為謹慎,不敢動用絲毫武功,生怕引起周圍慎刑司眼線的注意。他像一個普通的路人一般,穿梭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之中,暗中留意著與陳三有關的蛛絲馬跡。京城的夜晚,燈火闌珊,可在張平的眼中,卻處處隱藏著危險與未知。
而在行宮中,葉青緹和張安(阿豔)也並未放鬆警惕。她們時刻準備著應對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與在外的張平保持著一種無形的聯絡。一旦張平那邊有任何風吹草動,她們便能迅速做出反應,給予支援。
慎刑司那邊,似乎也察覺到了一絲異樣。